套用二十一世纪那句广为流行又霸气侧漏的网络俗语“别崇拜哥,哥只是一个传说”,当初凭借着“打虎亲兄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闯劲和狠劲,杜皓宇他们兄弟八个人在青山县城赢得了“八大金刚”的美名,可谓威名赫赫,无人敢惹。至今,在周围十里八乡同龄人之间仍是这般传说中的存在!

当然,八大金刚在青山县老家如此经久不衰的存在感靠的可不当初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

在青山县,杜皓宇他们绝对属于“农家子跃龙门”的励志典范,给乡亲们脸上争光啊!如今说起这堂表兄弟八个来,十里八村的老乡都不得不竖大拇指,羡慕嫉妒恨的感慨上那么一句“老杜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要知道,由于时代使然,说到在六七十年代谁最光荣,绝对是工人老大哥啊!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苦哈哈的年复一年的靠老天爷吃饭的老农民,最眼馋那些每天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不用担心旱涝的城里人了!

光是工人的铁饭碗就能让农民这么羡慕了,就更别说谁家出个鱼跃龙门的大学生了!要知道,在乡下谁家能有那么一门当工人的亲戚都是倍有面子的事儿,在村里谁会高看一眼,卖个面子!

但是,古人都说了,仓廪实方能知礼节。道理都懂,但那年头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谁家有那个闲钱舍得供孩子念书啊!

在老百姓眼里,供大学生那是想都不敢想的,绝对的凤毛麟角啊,十里八村的多少年都出不了一个!自家孩子能认得几个大字,能写会算哪怕在村里当个小队长记记工分啥的,乡亲们就已经十分知足了!

说到底,那年头日子过得清苦,再加上时代使然,在不少老百姓眼里,念书无用啊!

不过,这凡事都有例外啊,还真就有人哪怕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舍得让孩子念书的!当年,不知道多少人为这事儿,等着看杜也笑话。

老杜家那几个孙子外孙都一个个长得人高马大的,身体板棒实的很,下地挣工分绝对不比成年劳力差!偏偏那杜老头,有几个闲钱也不说张罗着给都半大小子了的孙子们盖房子娶媳妇,偏偏让他们都去读书,念完初中能写会算了,还接着念高中!

那两年,不知道多少人嘴上奉承着,心里头不知道怎么嘀咕,就等着看笑话呢!

这老杜家,哪怕再往上数三代也还是泥腿子出身,顶多早些年的时候家境好些罢了!但再怎么说,也是寻常乡下人!村民们就闹不明白了,杜老头挺精明的一个人,咋就死活闹不明白这简单的道理呢!小一辈的念再多的书,杜老头是有关系能把孙子和外孙弄进县里的厂子上班,还是有门路让孩子们去念工农兵大学啊!

但村民们也没看多长时间的笑话,杜老头没把孙子外孙子弄进工厂,倒是杜建设这当小儿子的赶上好机会,进县里的厂子上班了!这不,没过多久,同时进去的那批年轻工人都还在车间出苦力呢,能写会画的杜建设已经开始坐办公室学画图纸了!

为这,不少村民心里开始冒酸,咋就这么好运气呢!可这酸气还在肚子里头打转呢,老杜家又让整个青山县的乡亲们刮目相看了一回!

上头下达新政策,要恢复高考了!而就在恢复高考的那年,杜老头那八个念书的孙子和外孙子齐齐考上了京城的大学,家里一下子出了八个大学生,也只能用一句“祖坟冒青烟”来形容这好运气!

也不对,老杜家是一下子出了九个大学生,还有杜建设呢!人家这当小叔(小舅)的一边在厂子里挣工资一边学习,愣是一点也没耽误考大学!

这一家子叔侄舅甥九个人,一窝端都考上了大学,而且据说大学名气一个比一个大,整个青山县一时间一片哗然!尤其是杜皓宇他们八大金刚,绝对是顿时名声大噪!

当然,清河湾的乡亲们心情就比较复杂了,尤其是吃庆功宴时连乡长都亲自到场道喜,乡亲们的情绪简直是五味杂陈,可谓有人懊悔有人喜啊!

有人懊悔当初没听杜老爷子语重心长的供孩子上学的那番话,一边讪讪嘘唏,杜老头有远见啊!那高兴的莫过于有样学样,当初硬着头皮也供孩子念高中的那几家人家!

不过,这一下子出了九个大学生也顶多能让青山县的乡亲们津津乐道一段时间罢了!而杜皓宇他们至今仍被乡亲们挂在嘴边,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这几年下来,清河湾杜家一直高居青山县舆论八卦榜首,经久不衰!

乡亲们都在嘀咕,不知道是不是老杜家风水好,“一门九进士”的骚动刚过去没两年,杜家接着又出了一名大学生,而且还是高考状元,年纪最小的高考状元,还是一位小女状元,听说小姑娘长得漂亮跟花儿似的!

没等高考状元的热浪平息,又有当初念大学出去的兄弟几人回清河湾给乡亲们修路,投资建厂的消息陆续传出……

杜家老爷子老太太搬京城享福去了,杜家突然多了两位归国华侨,也来县里投资建厂造福乡里了!厂子里不仅能招不少工,听说厂子每年的盈利人家分文都不要,全捐给乡亲们!建敬老院,出资补贴县里的鳏寡孤独,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青山县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人家老杜家绝对有情有义啊!

尤其是清河湾的乡亲,最是感恩芽儿一家,在外人面前每次说到自己是清河湾的时,腰杆子都不自觉挺得笔直笔


状态提示:第1010章 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