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买宋>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制度的优劣
/p>

考试内容,顺治初年规定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用八股文,谓之制义,亦称制艺、时艺、时文;第二场考论一篇,判五道,诏、诰、表择作一道;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

乾隆五十二年后,改第一场考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经文五篇;第三场考策问五道,题问内容为经史、时务、政治。

顺天乡试的四书题和贴试诗题由皇帝钦命,其余考试内容由主考、同考官员命题;各省乡试均由主考命题。

清代乡试考场设于顺天府和各省。

顺天乡试亦称北闱,参考者有两部分人一为直隶、奉天、热河等省区以及满蒙汉军的生员和贡生、监生;二为各省的贡生、监生。各省乡试地点在省城,参考者为本省的生员。

清代乡试考场称贡院,对于贡院的建筑结构,清末甲辰1904年科进士出身的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有过记述。

顺天贡院建在京师崇文门内东南角,大门前有一座“天开文运”的牌坊,其他与各省贡院基本相同。

各省贡院均建于省城东南,贡院大门上正中悬“贡院”墨字匾额,大门东、西建立两坊,分别书“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

贡院大门外为东、西两座辕门,大门分中、左、右三门。

进大门后为龙门,门内又平开四门,取尚书虞书“辟四门”以招贤俊之义。

龙门直进为至公堂,是监临和外帘官的办公处所。在龙门和至公堂中间,有一楼高耸,名曰明远楼,居高临下,全闱内外形势一览无余。

监临等官员可登楼眺望,稽察士子有无私相往来、执役人员有无代为传递之弊。

至公堂再往后有一座飞虹桥,过桥即为内帘门。

内帘的后部是正副主考和房官办公阅卷的场所。

龙门、明远楼两侧是士子考试的号舍,号舍自南而北若干排,每排数十间乃至近百间,顺天和某些大省贡院的号舍总数可达万余间,中小省也有数千间。

贡院四面围墙遍插荆棘,四角各有一楼,以为望。

考试期间,贡院四周派军队分段驻守巡逻。

清代乡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

为防止夹带,规定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

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严禁考官交通嘱托,贿卖关节,严禁士子与员役协同作弊,违禁者严处。

1858年,顺天乡试发生舞弊案,主考官、协办大学士柏被问斩,数十名官员、士子受到包括死刑在内的严重处罚。

清代乡试的考官为正副主考,每省各一人道光后顺天乡试的副主考为三人,负责命题、阅卷、录取。

正副主考均由皇帝钦命简放,专用翰林进士出身的官员。

其中顺天乡试用一、二品大员,其他省用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詹事府和都察院的官员。

除正副主考外,各省乡试还任用同考官帮助阅卷,同考官也称“房官”,各省8人不等。

顺天乡试的同考官由礼部会同吏部选用科甲出身的官员担任,各省乡试的同考官由担任乡试“监临”的督抚考选,专用邻省接界三百里以外的在籍进士、举人。

“监临”负责监察、总摄考场事务。

顺天乡试以顺天府尹为汉监临,任用品满官为满监临;各省乡试以巡抚、总督为监临。此外,乡试还设监试、提调、帘官等人员负责管理考场。

士子用墨笔作答的原卷称墨卷,出场交卷后由弥封人员将卷上姓名籍贯弥封。

为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之弊,将弥封后的墨卷编号交誊录人员用朱砂誊录,称朱卷。

朱卷誊毕后,经对读人员与墨卷校对无误,分别套封,墨卷存于外帘,将朱卷交内帘阅卷。正副主考批阅各房荐卷,以头场为主,阅后结合第场的情况,互阅商酌,取定中额。

放榜之日,按中式朱卷红号调取墨卷,当众开封,填写榜名,放榜公布。

乡试放榜后各省试卷调礼部复查,称磨勘。

房官未荐之卷和主考未取之卷,皆曰落卷,也须略加批语,试后发给考生。

乾隆间,有时令督抚、学政对中式举人进行复试,嘉庆后成为定制,道光后定赴京复试。

而清代乡试中额各省多寡不一,依文风之高下、人口之多寡、丁赋之轻重而定。

如乾隆年间共取1200余名。乡试正榜取中者称举人,此外每正榜五名取副榜一名,亦称副贡。

放榜之期在九月,第一名称解元,顺天乡试的解元例为直隶人。

清代乡试于九月放榜,多选寅、辰日支,以辰属龙,寅属虎,取龙虎榜之意。

又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

放榜时,正副主考、监临、房官、提调、监试等齐集公堂,拆墨卷弥封核实中式者姓名、籍贯,核实后交书吏唱名,唱毕填写正榜。

榜由第六名写起,末名写完后再提写前五名,由第五名倒写至第一名,谓之“五经魁”。

填榜至此,时已入夜,公堂上下燃起巨红花烛,经魁出于哪一房官即将红烛一对置于该房官案前,以表荣誉。

经魁唱名声音特高,曰闹五魁。

五经魁填写完毕后填写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章 科举制度的优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