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买宋>第二百九十三章 形形色色的发明
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宋朝统治者重视各种医药书籍的修订,公元973-974年刘翰、马志等修成《开宝本草》21卷,载药物983种。

例如1057年苏颂等人修成《嘉祐本草》2卷,载药物增达1082种,并整理成一部《图经本草》。

唐慎微修纂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计32卷,收录药物1700多种,百病主治药、服药食忌例及药物畏、晋、须、使等,使人们对历代本草的源流和药物之配伍禁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明朝李时珍这样评价:“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而且宋朝已能将中医细分为九科:大方脉科、风科、针灸科、小方脉科、眼科、产科、口齿咽喉科、疮肿兼折病科、金镞书禁科,针对性大大加强。

此外就是兽医院,也就是宠物医院已经北宋时期出现,如1007年,北宋设监养病马,是为中国设立兽医院的开端。

还有驯养金鱼,南宋时期开始出现。

1214年,金鱼由野生转向人工驯养。

1243年利用机械装置运输活鱼,鱼苗长途运输技术已有详细记载。

编写了太平圣惠方,宋人医学著作,里面收录中医处方16834个,比唐代《千金方》多出1万多个。

以及人痘接种,这也是北宋时人发明的,起因是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由此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病,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可以说是最早的预防针了吧。

同时出现了医学分科,这也是北宋时期出现,医学部亦增分为九科:1内科2风科(如中风病)3儿科4眼科5耳鼻喉齿科6皮肤及骨科7产科8针灸9创伤及咒禁科。

画出了解剖存真图,这是宋朝著名医家及诗人杨介,总结对处死犯人的解剖经验,描绘成图谱《存真图》,使到当时医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加深。

总结出了三因极——就是病证方论,将复杂的病因归为三类: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

这种分类虽与汉代张仲景所述略同,但内容有所发展,即对各类病因概括得更具体,其范围亦较全面,更符合临床应用。

三因分类的原则,也一直为后世医家遵循。

有了针灸图,北宋医学家王惟一对针灸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钻研前人著作,结合自身经验,详定经穴位置,编成《针灸图》,天圣五年(1027年),他奉命在此基础上铸造针灸用的铜人两具,对针灸学的教学、临床与考试都极为便利,他也将自己的著作改名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还有小儿药证直诀,宋朝医学著作。这部书被称为“幼科之鼻祖”,对儿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

以及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医学家陈自明在1237年著成《妇人大全良方》,分妇科三门,产科五门论述了妇产科临床与理论诸问题,中医史上最系统最全面的妇科专著

和圣济总录,宋朝医学巨著,堪称医药史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汇集了前代和宋世诊断、处方、用药、针灸等方面的大量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刊载药方近2万个,为历代之最。

还包括区希范五脏图(宋人创制,是最早的人体局部解剖图

出现了金石学,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前,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近似欧洲的铭刻学,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研究对象属零星出土文物或传世品,未经科学发掘;偏重于铭文的著录和考证,以证经补史为研究目的。

形成于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学”的命名。

当然也少不了太祖长拳,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一种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做“太祖拳”,,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此外也有迷踪拳,原名燕青拳,同样出现于北宋时期。

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

还出现了快递行业,你没看错,宋朝时期,一种高速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快速军邮制——急脚递应运而生。

这种急脚递,有步递,有马递,有急脚递,急脚递最快,日行四百里,在古代来说算是很快了。

像是明朝一位学者的话来作一个总结:“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

诸般作法均有流弊,两害之中权其轻,两利之间权其重,不亦合乎,宋代和其它主要王朝不同的是,宋代并不过分强调以农为本,宋代的商贸都十分发达。

有宋一代,由于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岁贡一直是朝庭一项经常性支出。

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也需要国家有足够的收入才能负担。

在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的情况下,支出却大幅增加。

增加国家的财源显得十分重要。

显然,依靠土地收入肯定有限,土地税赋过重不能养民,过轻又不能支撑政权。

发展贸易,是朝庭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

北宋的贸易十分发达,到了南宋,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地位显得更重要,甚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三章 形形色色的发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