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 凯文依然在叙述着事情的经过——蒂莫西在发现石洞藏||毒后, 本能地守卫着那块地区。被自己烤牛肉的香味诱||惑出来后,他也时不时地想回去, 所以凯文不得不用对方喜爱的食物予以诱||惑, 并试图找出藏||毒地。
茵克兰提供路线选择时,蒂莫西与其意见相悖,凯文便嗅出了欲盖弥彰的味道,并站在了茵克兰那边,不惜哄着生气的青年, 也要走陷阱遍布的那条道路。
台下的罗德尼听到这儿时, 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因为对方的说法与自己的猜想不谋而合,这便意味着自己提前准备的一套战略是有效的!
只要看一眼直播中观众们的善意吐槽, 他便知道凯文与蒂莫西获得了多数人的好感。军医成功地为自己树立起了温和理性、坚韧不拔、正义善良的形象, 自己若是从正面攻击,必然吃力不讨好。那么想要抓||住对方的痛点,就得另辟蹊径了。
事实上, 对方正面形象的树立,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野人——他花了5年的时间、金钱与精力, 甚至身先士卒罔顾生死, 才将野人带出深山, 完成了学长的遗愿, 这是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佳话。不可忽视的是, 坚守职责、无辜单纯的野人, 正是整个事件中的关键,犹如电影中的麦高芬(uffin),引导观众们沉浸于事件直播的体验之中,为众人赋予了守序方的立场。
可以说在野人的背景被揭开后,无论是麦克、盖理、还是“毒蛇”,都会被归置在对立的立场上,受到群众本能的厌弃。假设整个事件中,野人的背景是个失忆的毒贩,那么花大力气去拯救他的凯文,自然也会被贴上负面标签,而偷||拍并揭露他们的麦克,则会成为污点英雄,这就是立场转换的奥妙。
罗德尼自然不可能无中生有,令野人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眼中的反派。但他可以分化看似一体的二人,令他们的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
终于,在新一轮的记者提问环节,罗德尼获得了发言的机会。他穿着西装三件套,得体得犹如一位绅士,他的动作谦虚优雅,提出的问题却绵里藏针:“怀特先生,按照您的说法,在见到蒂莫西先生后,寻找到藏||毒地就成为了您的第一要务。为此您不惜站在蒂莫西的对立面,还制造了淋雨的苦肉计,让单纯感恩的‘野人’受到良心的拷问,最后选择退让一步,将你们带入石洞之中避雨。”
“最终,你们成功地围剿了毒贩,找出了大量的库存。可是因为您的选择,真人秀选手们踏上了一条布满陷阱的道路,一个个地折损,之后更是遭遇了手||枪射击与轻机||枪扫射,现在还都躺在医院里,这对他们而言公平吗?您能功成名就地站在这里,是不是得感谢被‘坑蒙拐骗’的蒂莫西先生,以及躺在医院中的众人?”
拔高的声调产生了质问的效果,站在一个“善良围观者”的角度上,罗德尼建造了自己的道德高地,俯瞰着被语言构陷的目标——如果说事件中的众人,有一个无辜的评级,那么作为计划通的凯文·怀特恐怕只能位列第三,第二名是背负职责的蒂莫西,第一名则是被卷入事件中的真人秀选手们。
凯文的计划固然顺利进行了,却是踩着第二名的肩膀,更是令第一名承担了危及生命的风险。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一旦三者的立场区分开了,越无辜的越值得同情,他们会本能地维护弱者。
至于军医先生?他当然是个好人,他错就错在不该公布整个过程,信息的透明化会令他面对各个角度的解构,最终毁誉参半——恶人做了一星半点的善事,都会被人们无限地放大,夸耀人性中的真善美,连被告席上的恶徒都努力证明自己有一个悲惨的过往;而善人的一点行差踏错,就会成为白纸上的黑点,吸引外界的关注,被人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
这就是道德束缚,也是罗德尼正在进行的道德绑架——既然“拯救野人”能成为军医的盾,那么“蒙蔽野人”就能成为攻陷他的矛。他若是从头到尾都端坐家中,谁都说不了一句不是,而他五年以来殚精竭虑,做了太多的事,就给予了外界置喙的余地。
想到这儿,罗德尼用痛心疾首的神情,补上了最后一刀:“我注意到,您在直播中总是亲近着蒂莫西先生,我能理解您想要套近乎、找出藏||毒地的急切,但您考虑过对方的心情吗?进入石洞后,您几次在盖理在场时,宣称对‘野人’有那方面的企图,这应该是为了麻痹敌方,以免自己的身份被识破……可您知道那些行为,带来了怎样的舆论变化吗?还有蒂莫西先生对您的情感,会不会在误导中质变?在这个事件平息后,您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而他要如何自处?”
多次被提及的蒂莫西看向了同伴的侧颜。他确实不知道舆论的变化,在医院养病期间,凯文从来都过滤掉那些烦心事,给他最悠闲的宁静时光。他可以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不在意地瓜田里多出了一颗咄咄逼人的歪瓜裂枣,可他想知道凯文面对自己时,究竟抱着怎样的心态?
只是学长的遗愿,自身的责任与执着吗?
罗德尼发问完毕,舔||了舔干燥的唇,有些兴奋。他瞄准了军医的个人行为,就不易得罪军方。何况为了保持军人的形象,军方八成会将这些事一笔带过,这就给了他更多发挥的空间。他甚至提前写好了一篇长稿,记者会后稍加修改就能发布,用最快的速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