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称霸五代十国>第二十一章 兵分两路
弟兄,刘承钧无奈,认命吧。

一个月后,从汴梁传来重大利好消息:柴荣病死,幼子柴宗训即位。刘承钧大喜,还没笑完呢,又传来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消息。刘承钧楞了:“赵匡胤是部分的?想必不会比柴荣强吧。”

刘承钧继位以后,屡次南下摸鱼,可别说大鱼,一条小虾米也没摸过。不过刘承钧就这点好,愈挫愈勇,韧性很强,这次没摸到,下一次总该能摸到,人生最不缺的就是“下一次”。

机会又来了,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原守潞州的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深感郭氏父子厚恩,不愿跟赵匡胤这个子侄辈混江湖。也难怪,李筠当年在唐明宗子秦王李从荣手下做亲卫军的时候,赵匡胤还是个吃奶的娃娃,李筠为郭家建立的功劳不逊于赵匡胤,凭什么给你下拜?算哪门子老大?不服!

刘承钧闻讯大喜:“灭宋兴汉,正在此时!”派人带着蜡丸密信潜至潞州,劝李筠共同起兵灭掉赵匡胤。李筠不顾儿子李守节的苦苦哀劝,派判官孙孚、衙校刘继忠去太原向汉朝称臣,并请刘承钧发兵南下。刘承钧要的就是你这话,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承钧想去请契丹人一起帮忙,刘继忠承李筠之命,不希望契丹人掺和其中。刘承钧觉得两路兵马也够用的,北汉天会四年(公元960年)五月,刘承钧亲领雄兵南下。

行前,汉左仆射赵华劝刘承钧:“李筠恃勇寡谋,不足成大事,我们犯不得因为李筠得罪汴梁。赵匡胤一世雄才,万一彼引兵来犯我,陛下如何处置?”刘承钧根本听不进去。

赵华说对了一半,李筠能力一般,但正如诸葛亮《后出师表》所言:“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刘承钧坐在河东等死终不是个办法,今天他不南下,赵匡胤早晚也要北上,不如见机行事。

刘承钧率军来到太平驿(今山西襄垣西南),李筠率文武伏拜山呼万岁(为柴荣丢脸!),刘承钧封李筠为西平王,地位高于汉宰相卫融。不过李筠看到刘承钧只带了万把人,心中颇为后悔:“早知道刘承钧如此穷酸,我还跟他混什么?兵还没我多呢。”宴间,李筠哭道:“臣受周祖世宗厚恩,不得以为报,今天起事,为复故国故也。”

也不知道李筠有意无意,北汉和周朝有“杀子灭国”大仇,刘承钧一听,脸立刻沉了下来,暗自思衬:“李筠如此怀念伪周,岂能忠事于我?不如拿掉李筠,自得潞州。”等李筠准备回潞州备战的时候,刘承钧派宣徽使卢赞做潞州监军,明摆着要架空李筠。卢赞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经常在李筠面前指手划脚。李筠和刘承钧本就不是一路人,勉强苟合一时,到底还是起了嫌憎。李筠只想灭掉赵匡胤为柴荣报仇,管不了刘承钧,留下李守节守潞州,自率三万精锐赴泽州(今山西晋城)扼守,北汉宰相卫融随军前去。

赵匡胤知道李筠不甘心给自己做小,宋朝新建数月,留下李筠这个炸弹终究不是个办法。北汉天会四年(公元960年)五月,赵匡胤亲征李筠。宋军的底子都是柴荣打下来的,战斗力没得说,宋军石守信、高怀德部在泽州城南遇上李筠,两军大战三百回合,宋军大获全胜,北汉监军卢赞战死阵中,李筠逃到泽州死守。

?

赵匡胤痛打落水狗,北汉天会四年(公元960年)六月,宋军马全义部狂攻泽州,随后赵匡胤赶到,督军急攻,烽火三举,遂克泽州。李筠上天无路,举族自f。北汉宰相卫融被宋军活捉,

赵匡胤劝卫融识点时务,卫融慷慨答道:“我家四十余口衣刘氏之衣,食刘氏之食,受人之惠,反背其主,非忠也!今日被虏,也不会为陛下做事,早晚要逃回河东见我主。”赵匡胤大怒,让卫士痛打,卫融被打的血流满面,痛呼:“大丈夫死得其所矣!”赵匡胤见他如此硬挺,大为感动,放回卫融,用良药治外伤,留在身边。随后赵匡胤兵发潞州,李守节不敢和赵匡胤作对,开门投降。

正在太平驿蹲点视察工作的刘承钧闻知败报,这回总算领教了赵匡胤的厉害,吓的连夜撤军回到太原。刘承钧后悔没听赵华的建议,红着脸对赵华说:“卿可谓知人,李筠果然是个饭桶。此次朕全师而退,没损失什么,只是可惜了卢赞和卫融。”赵华心想:“你还不如李筠呢。跟着你也没什么意思。”向刘承钧告老归隐。刘承钧苦留不住,只好由他去,改任兵部尚书赵弘为宰相。

此次南下,军队虽然没有损失,但人才却丢了不少:卢赞战死,卫融被俘,赵华又走了。身边没有什么智士。枢密使段恒给刘承钧推荐了名士郭无为,称其大才,郭无为本有机会跟郭威效力,但被郭威身边人给设计赶跑了,郭无为便隐身抱腹山。刘承钧久闻其名,有点利用价值,便召过来任宰相。

段恒算是北汉的老臣,为人长于治事,但段恒什么都好,就是手伸的太长,居然管起刘承钧的家事来。刘承钧有个宠姬郭氏,准备册封为妃,但段恒却说什么:“此女出身卑微,不足母仪天下。”估计段恒反对郭氏为妃不是这个原因,而是郭氏没出钱喂饱段恒,郭氏恨透了段恒,俟机报复。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兵分两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