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地的军民听到张耳、陈余都在信都,就都奔走相告,到处说,老大在信都啊大家快去啊,都来这里投奔他们。
张黡、陈释等旧将,也率领本部人马寻找过来。
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这里就聚拢了四五万人的军队。
有了革命军队,他们就召开了决定革命前途与命运的信都会议!
大家在一起商议今后到底该怎么办?
无非就是要解决一下今后走什么路,扛什么旗的问题!
这个时候,那个神人蒯彻也到信都来了。
他对张耳道:“左丞相与大将军你们两个人都是魏国大梁人,虽然在赵国深得人心,终究都是外乡人,不是赵国本地人,赵人未必肯真心实意地前来归附。
如果你们想要成就大事,唯有立赵王的后人,你们两个忠心地扶持他,才能够成就大事。”
他的核心意思就是,你们两个不是赵国人,不能做赵国人的老大,还是找原来赵王的后代出来做老大,才能让赵国人甘心做小弟。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重要!
因为如果依旧是张耳、陈余两人当老大的话,他们两个人都是魏国人,而李良是赵国人。
他们与李良之间的矛盾就是魏国人与赵国人之间的矛盾,赵国人自然要帮同为赵国人的李良。
而他们如果拥立赵王的后代为王。
赵王的后代名正言顺就是赵王,而李牧是赵臣,李良是李牡的孙子,自然也是赵臣。
而李良作为赵臣却背叛赵王去投靠赵国的敌人秦国。
那么李良就是赵国的叛徒。
在赵王与李良之间的争斗中,赵国人自然选择支持赵王。
张耳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把他的话告诉陈余,陈余也认为应该那样做。
于是他们派人出去四处寻找,终于找到战国时期赵惠文王的孙子赵歇,于是他们俩拥立赵歇为赵王,张耳自为丞相,陈余仍为大将军。
终于他们以赵惠文王的子孙作为旗帜,走上光复原来赵国的道路!
他们暂时以信都作为都城,发布檄文告诉赵地各处的英雄豪杰,要他们过来共图大业。
因为他们解决了最关键的为什么而战的问题,所以赵地的老百姓的革命热情都很高,大家踊跃过来参加革命军。
他们的实力一天天壮大起来。
而那个背叛革命的叛徒李良听得张、陈二人已立赵歇为王,料定他们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有一天能找他报仇雪恨。
他仔细思量,张、陈二人才立这个赵歇为赵王,老百姓未必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不如趁这个时候他们立足未稳,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去围剿他们。
心想他们新选了老大,小弟数量还少,这个时候正好去弄死他们。
否则等到他们力量壮大,小弟众多的时候再去,那就不是自己去弄死他们,而是他们来弄死自己了。
于是他点起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往信都杀了过来。
第一次反围剿开始了!
陈余听到手下人报告说,李良率兵杀了过来,内心也非常惶恐。
他知道,这个李良人品虽然不咋的,但是兵法学得那是杠杠的,要知道他可是李牧的孙子啊!
毕竟陈余是大将军,带兵打仗是他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要跟这个名将之后去打仗,心里有些没底!
于是他问张耳:“现在赵王初立,信都尚未安定,李良在这个时候起兵前来攻打,我们拿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他的意思就是,老大,这个家伙天天干架,心狠手辣的,我们这些人以前没有干过架,怎么跟他玩命啊!
张耳道:“自古道:‘师直为壮,曲为老’。李良做为赵王武臣的臣子,没有任何理由就背叛赵王臣,发生兵变。
他杀王姊,弑赵王臣,又屠尽赵王臣的家人,实属大逆不道,为天理所不容。
纵然现在时局混乱,但是公理正道自在人心。邯郸军民只不过是害怕李良加害他们,不得不勉强跟从他,并不是真心追随他。现在将军你率正义之师,吊民伐罪,为国而战,已占尽天道公理,只需堂堂正正行军,不愁不能战胜他。”
他的意思是,人在江湖上混,最讲究义气二字,现在李良杀了自己的老大,那是不仁不义的行为。
你为老大复仇,天经地义,他是个什么人,大家都很清楚,他手下那些人也知道他的为人,不会真心跟他的。
陈余听了他的话,心中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于是亲自率领三万人马,出城迎击李良。
在城外三十里的地方,两军相遇,双方布阵以对。
陈余身穿银甲,头戴紫盔,骑白龙马立于战旗之下。
左陈释、右张黡,各执刀枪,站在他两旁。
陈余出马唤李良答话。
李良催黄骠马,倒提宣花斧而出。
陈余大喝道:“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居然还敢兴兵前来讨伐我们?”
李良听了他的话,气急败坏地说:“武臣本来只不过是楚王胜的部属,却背叛楚王胜,自立为王,人人得而诛之!你们这些叛臣余孽兵败潜逃,虽然诈称拥立赵王的子嗣想唤起赵地的老百姓们呼应,但是你们的气数已尽,又这么还敢负隅顽抗!”
他的意思就是我虽然杀了武臣老大,但是这个武臣老大也背叛了他自己的老大陈胜,我只不过是替他老大教训他而已。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