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回到上古当大王>第三百六十三章 学渣的无奈

长安。

杨浩看着来自莘县送来的公文,眉头皱成了川字。

莘县半月前遭受了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齐国防住了洪水的侵袭,却防不住凶猛的冰雹。

根据莘县县令的汇报,近半的村镇处在受灾的范围之内,波及人口将近数万人,初步估计整个县城的农业损失达到了五成以上,这场灾难将导致今年许多家庭颗粒无收。

这是齐国建国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为此,杨浩紧急召开朝会,商讨救灾赈济之事。

这个年代救灾比后世要困难无数倍,虽然只是一个县,灾民只有数万人,但救灾的难度比后世一个城市还要困难。

想要将赈灾的粮草运到灾区,路上的损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以齐国目前的积蓄,想要做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伤筋动骨,并不比打一场打仗轻松多少。

不过,这灾杨浩必须要救,若是不救,将会极大的损害朝廷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

如今的齐国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暗地里并不太平,一些有野心的家伙们总想弄出些动静,颠覆自己的统治。

若是让他们借着这个机会扯起大旗zào fǎn,评判的花费将会更多,而且也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杨浩决不允许此事发生。

在这个前提之下,朝会召开的极快,反对救灾的声音根本不敢发出来。

官员们此时能做的就是,配合杨浩全力完成救灾的计划。

现在距离冬天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齐国必须敢在冬天到来之前,将全部的物资送到灾区,这样才能保证灾民能够度过难熬的冬天。

虽然齐国应对灾难的反应还算迅速,如果一切顺利,齐国只是耗费了些钱财而已。

但杨浩依旧十分不爽,在自己准备干掉苗人的关键时刻,这贼老天居然给自己上眼药。

愤怒归愤怒,杨浩还是保持了足够的理智。

这件事也给他提了个醒,随着国土面积的增加,将来遇到的自然灾害绝对会更多。

冰雹只能算是小灾难,旱灾蝗灾才是能让一个王朝闻之色变头等凶物。

这个时代虽然雨水充沛,发生旱灾的可能很小,可是一旦发生,那将是能够威胁齐国根基的可怕事件。

杨浩不得不未雨绸缪。

引水灌溉,精耕细作,有着完善种植条件的土地,只占据了齐国不到五成的耕地,其余的依旧在靠天吃饭,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可以说是低得可怜。

杨浩也想让全部的农业都变成水浇地,但这个想法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他只能从其他的方向寻找突破口,提升齐国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他想到的办法有几个,其一便是加快齐国道路的修建,只要有了通畅的道路,遇到灾害时,朝廷也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其二,便是寻找高产,耐旱的农作物,改变齐国对谷物的依赖性质。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杨浩想要吞并苗人势力的决心。

因为南方和北方不同,很少遇到干旱的情况,而且南方是水稻的主产地,结合自己对水稻的了解,只要征服了南方,进行水稻的推广种植,将会极大的改善齐国的饮食习惯。

这样一来面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也增加了许多。

只不过在杨浩的心中,水稻虽然好,但并不是首选,玉米和土豆,这两种高产作物,才是救命的神物。

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是这玩意管饱啊。

只要能活下去,谁还在乎食物好不好吃。

不过想要获取这两种农作物,就必须穿过浩瀚的太平洋,抵达美洲大陆,这个难度对现在的齐国航海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短时间内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浩只恨自己前世为啥不多学点东西,要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多上一些,何至于做事情束手束脚。

随随便便画个风帆时代的战船图纸出来,抵达美洲还不是和玩一样,尤其是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先天的条件比后世欧洲人好上太多。

无奈他自己只是个渣渣,花费了近十年的研究,才弄出个航行一个月就差点散架的船出来,已经快要抵达他智商的极限了。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手下的人手不够用,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人才太过于稀缺了。

思来想去,杨浩忽然觉得像现在这种模仿后世封建王朝的做法,弊端太多。

虽然自己发明了科举这种划时代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只是能够给普通人一个上升的台阶,治国的官员是有了,但长此以往极有可能重蹈后世封建王朝的覆辙。

杨浩觉得此事不妥,十分的不妥。

而如今在他大力推广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十几年的时间,齐国已经出现了不少知识份子,而这些知识份子,已经有了读书只为做官的苗头。

这是个坏现象。

他认为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思想观念。

他想到了五十一区。

作为齐国最神秘的部门,是齐国科技的最发达的之地。

但是这个规模太小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

成立皇家科学院这个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个念头一出现,杨浩便觉得此事可行。

今年的科举人数少说得有四五百人,这么多的人都是各地选出来的佼佼者。

只不过他们当中能够顺利考出功名少之又少,被淘汰的那些人只能回到家中继续苦读。

这是对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三章 学渣的无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