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稀凉了以后就是很松软的饴糖,各家分了以后可以用来做点心、冲糖水,或者直接拿来当零嘴儿都可以。
做完糖以后,就开始以户头为准买糖。
当然是有限额的。
带头熬糖的几个要先买,数量也比别人多一倍,然后就是参加切甜菜丝的妇女们排队先买,数量比其他人多半斤,剩下的就是没有参与的人家。
普通人就是一家一斤半糖沙,三斤饴糖。
莫茹家自然还是要多买一些,她和周明愈两人就有二十斤糖沙,五十斤饴糖,张翠花家则另外分。
就这样卖完以后,队里还剩下一三百多斤,四百来斤的饴糖。
原本商量着直接卖给供销社,不过周诚志后来觉得队里不差这个钱,不如把这个留着当奖励分给社员们。
分了糖,各家又回去包糖豆包。
“再也不用五分钱一袋的那个糖精,吃了掉头发,有毒!”社员们纷纷说着。
莫茹拿到了糖以后,照样存在空间里。
孩子们都知道她大方,对孩子又有耐心,乐意做好吃的,所以自己家的以及大娘娘娘家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她这里来,纷纷哀求她,“娘娘,给我们做好吃的吧。”
莫茹也不拒绝,反正冬天没啥事,她自己也爱弄着吃,就每天开火做一锅各种小点心。
她用大锅和鏊子烙饼干,然后加热把糖稀化开,在两片饼干中间夹一层麦芽糖,就是美味的夹心饼干。
她还自己摸索做了一种糖蛋糕,把鸡蛋清略打发然后加糖和面粉,加点麦乳精,之后上锅蒸,这就是蒸蛋糕了。
还有姜枣红糖茶,以及其他的甜果子,吃得孩子们纷纷说提前过年。
莫茹没啥,倒是周七七有意见,“妈,要不咱们还是把糖分了吧。”
这么个吃法,回头都让别人吃了,我还吃啥啊,正好他那份就给自己。
爸爸肯定,他那份就给自己一半,妈妈一半。
妈妈的可以做给大家吃,她的就留着自己吃,嘿嘿。
她脑子一转就知道自己能分多少斤,乐得合不拢嘴。
莫茹岂能不知道闺女的小心思,轻轻地点了她脑门一下,“分给你,吃得更快。”
周七七:“妈妈呀,怎么会呢,我现在多懂事都不知道呢。”
莫茹虽然没分糖,倒也停止天天做点心,过过瘾就成,没必要天天做,等过年再做一些犒劳孩子们。
有几个馋嘴调皮的孩子难免非常失落,他们天天来蹭点心吃惯,一时间不给吃有些不乐意,少不得背后说几句牢骚话。
莫茹自然不计较,她做点心是为自己家孩子做的,顺带着给别的孩子分享,既然不是专门为别人付出的,他们发几句牢骚她当然不会生气。
有了俩孩子以后,她的脾气一方面来说是越来越好。
不过周七七可不许人家背后说她娘坏话,约上家里的哥哥姐姐们去把那几个吃了还不说好的调皮孩子狠狠教训一顿,教教他们怎么做人,不要因为没捞着天天吃就不感恩。
教训之后,那几个调皮孩子还不敢回家告状,一个个见了莫茹那嘴可比抹了蜜还甜,再也不敢说什么。
莫茹还夸呢,“懂事了,要不到也不哭闹耍赖,真是乖孩子。”
尤其周诚志的小孙子,那也是个馋嘴的主儿,知识不像周七七这么懂事,他被何桂兰宠得不像话,要星星不能给月亮,捞不着吃就打滚撒泼。
原本莫茹寻思自己断了甜品,有几个孩子会来哭闹呢,谁知道一个个都乖乖的。
真是懂事的孩子!
“过年还做给你们吃啊。”
她自然不知道还有自己闺女带人做修理工的那段故事,只以为孩子们懂事了呢。
晚上她还跟周明愈讲,“自己村有学校就是好,孩子一个跟一个学,都能学好,我觉得比以前可懂事多了。”
周七七就在一旁嗤嗤笑,还给弟弟眨眼,让他保密,不许跟妈妈说漏嘴。
小八表示,我是妈妈的好孩子,才不打架呢。
等孩子们睡着了,莫茹就和周明愈嘀咕,“我问过啦,咱娘是有个弟弟,早年父母相继没了,她就带着弟弟嫁过来。当年舅舅才九岁呢,一直住在这里,帮着看孩子,娘和爷还供他继续读书呢。大娘说日本鬼子打进咱们这里那一年,舅舅没经过咱娘的同意就参军了,给娘气得够呛,让他赶紧回家结婚他不肯。后来好像又闹了两次,娘就发狠,说不管他了。等到42年组织来村里征兵,要求家里有两个儿子的就必须去一个,咱大哥才14岁就被征兵入伍了。听说舅舅那时候就当了一个干部,还带人来征兵,娘又找着舅舅让他赶紧结婚生孩子。结果舅舅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日本鬼子不赶出中国,他誓不成家!这下可给娘气得冒烟,骂他不孝子,说没不让他抗日,而是让他一边抗日一边娶个媳妇。那么多抗日的八路军,难道都是光棍吗?不留下后,怎么放心抗日?舅舅又说抗日不成功,不结婚,免得连累人家闺女。娘彻底气着了,再也不管他,让他以后都不要出现在先锋大队。”
说了一会儿她有些口干舌燥的,就从空间里摸出小茶壶来喝一口温水。
周明愈诧异道:“然后他就一直都没来?”
反正他的记忆里,没有舅舅这号人。
莫茹:“没来,不过……”她顿了顿,“大娘猜,怕是……说不定啊……”
周明愈立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