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一队的第二年,直通巴黎预选赛,虞遥在第二阶段比赛中通过小组赛、淘汰赛的多重磨炼,杀出重围,获得第四张巴黎世锦赛单打门票,再次被冠以“黑马”之名。

直到去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她一举夺得女单冠军,开启席卷之路,才再没有人说她是黑马,是花瓶。

虞遥用实力说话,用金牌证明。

逐渐,也越来越多人肯定她的价值,2015年乒超联赛的摘牌仪式上,虞遥以699万最高转会费(乒联规定最高转会费不得超过700万)成为当年的标王。

并带领俱乐部获得最后的亚军,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是这已是这个俱乐部历史最好成绩。

提起虞遥很多人都会想起去采访于明华,身为虞遥的主管教练,于明华的确很有话语权。

虞遥第一天升入一队,于明华就接管了她。两人在训练馆见了面,正式成为师徒。

于明华原来看过虞遥的比赛,她打法活跃,击球力量大,看她的表现感觉应该是个活泼的孩子。

但没想到,她人很沉默,很难接近。

虞遥的性格有点别扭,属于和生人十分冷淡,熟了之后会畅所欲言的两种反差萌。

于明华终于明白姚文哲指导为什么特意找他了。他是现在女乒教练组里执教最长的一个教练员了,最好的成绩却还只是手下出了个世界杯冠军就昙花一灭再没有突破的冯子涵,现在已经退役去省队做教练了。

如今虞遥来了,他必将全力指导虞遥。

教练组之间看选手有这么一个共识:打乒乓球一定要有天赋。

你可能会想,天才是99%汗水和1%的灵感。

但成功哪里不是绝对是得益于那1%的灵感呢。

更何况运动员,打球,绝对是需要天赋的,很多时候运动员对这项运动的理解都很重要,因为这是别人教不来的也学不来的东西。

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即使从小培养,训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也只是他们能达到的高度罢了。

譬如冯子涵。

在那次得到世界杯冠军后失声痛哭,而一年多后退役的时候反而难得的平静,大概是早已明白这个道理。

而虞遥则是难得的天赋选手,于明华看她的打球履历,上升的速度非常快。她需要的就是一个能指导她的教练,现在虞遥分到他手下,何尝不也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

于明华执教女队多年,也算十分了解这些女运动员了,但虞遥还是让他费了大功夫。

软硬兼施,假期时还会经常请虞遥去他家里做客,才慢慢让虞遥习惯了和自己交流。两人逐渐配合默契,也得益于于明华的思路非常适合虞遥。

现在于明华已是赫赫有名的国乒教练,而虞遥也是正在乒坛发光发热的知名选手。不知该说是于明华成就了虞遥,还是虞遥成就了于明华。

***********

第二天下午正在训练的时候,为国乒提供鞋品的日本厂商来为他们测量脚的变化,几个主力队员被通知要过去一趟。

虞遥暂时停下训练和于指导打过招呼之后去了旁边的球馆。

进去的时候,高琦正在厂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踩模型,陈柏言和江时予靠在一旁的球台上说话。见虞遥过来,陈柏言从台子上拿了一瓶水随手递给她,说:“怎么样啊,今天的训练。”

虞遥没接,只回答了陈柏言了一句:“还行。”

江时予伸过手接了过去,拧开瓶盖才给了虞遥。虞遥接过来喝了一口又还给他,江时予流畅的接过来拧上盖子放在了一边,几个人说话。

高琦的数据收集完,几个人表示让虞遥先来,毕竟女士优先嘛。

虞遥便走过去脱了鞋和袜子,先踩模型。踩完模型,厂家工作人员又让虞遥单脚站立一下,看一下哪个部位是受力面。

虞遥刚单脚站起来就晃了一下,江时予在一边看着也跟着动了一下,过去,伸出胳膊让虞遥扶着。

虞遥把手放上去,稳住身体。

一旁第一次见这画面的小将孙明浩看的目瞪口呆,高琦瞥他一眼,以一副“真没看过世面”的样子看着孙明浩,凑过去小声说:“基本操作、基本操作,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那边工作人员告诉虞遥,她的脚踩在地面,第四个脚趾和第五个脚趾基本是不发力的,需要给她更改鞋垫结构。又观察了她的走路姿势,全面的记录了她对鞋子的需求信息。

祁若非和宋书繁一前一后进来的时候,虞遥的数据已经收集完了,高琦看着祁若非,叹一口气摇了摇头,果然还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晚来的鸟儿什么也都看不着。

陈柏言也跟着看看祁若非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孙明浩看了看祁若非,因为是前辈,不敢跟着做,只好自己默默的撇开了头。

祁若非:?????黑人问号脸。

我不就先去上了个厕所才过来咩,错过了什么???

**************

每天大负荷量的训练,晚上还要出去走一走实在是太累了,虞遥就告诉江时予取消了晚上运动计划。

江时予就改成了每日微信聊一聊,不得不说,习惯是可怕的东西。虽然不在一个馆里训练,见的面少了,但是却因为聊天还是互相知道对方每天做了什么。

这天,训练完毕,虞遥躺在床上刷微博,在一个艾特里面刷到一条一个画手艾特她的微博。点开一看,是这个画手为她画的头像。

内容


状态提示:8.chapter 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