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太平天国>第六三一章扫荡日本岛之“扫尘计划”(四十一)

一直似乎都是在陪伴着浅野长厚的那位日照大神,终于甩甩手,走了,留下一个孤苦伶仃的他,成为了几乎是脚跟着脚地随着福山军团的出城而拥进城来的朝军赵长生团的俘虏

其实,李章濂从一开始就根本不相信浅野长厚和三浦梧楼还会有着什么所谓的体恤百姓的善心因此,当浅野长厚和三浦梧楼居然会把放部分“无辜的百姓”出城作为他们献城的必要前提条件的时候,李章濂马上就明白,在这些即将出城的“无辜的百姓”中间,必定会夹杂有急于出逃的广岛头面人物

对于李章濂来说,能够尽快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城池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跑掉几个广岛的重要人物,则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于是,李章濂顺水推舟地选择了一条看似好像始终都是在跟着浅野长厚走的路,只不过,已经变得越来越精明的李章濂,还在这顺水推舟之间,额外地又加上了虚张声势的一幕

就如同曾导演完了的那场广岛城外的两路气势恢宏的大过兵的大戏一样,此次,李章濂又使出了他从天朝的老红军们那里所学到的本领,让这些从广岛城内逃难出来的所有日本“女人”和孩子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那一路由广岛铺向福山的“大批”的朝军队伍

李章濂相信,在强大的朝军面前,日本人不可能各个都是百不论的混人,其中总会有一些聪明的鼠辈

果然李章濂“赌”来了一座完完整整的福山城

然而,就在李章濂为他的节节胜利欣喜不已的时候,陪着李昰应坐镇在釜山的朝军大本营之中的陆顺德和潘起亮,却高兴不起来

根据李章濂方面所不断传回的消息在福山城落入朝军之手后,本是藩城林立的备后、备中及备前三地区,各藩的日军似乎都不想如同长门、周防、广岛等藩那样,要跟朝军做殊死的抵抗,而是早早地就都在朝着京都的方向汇拢过去

陆顺德和潘起亮明白,日军如此的提前东撤,就好像是在滚雪球,不仅越滚越大同时也会越滚越硬而随着李章濂二军团的不断向前推进,战线逐渐地被拉长,李章濂部能够用于一线的兵力,却在减少而由于日方沿途各藩所实施的坚壁清野的手法李章濂部的后勤保障,也开始变得愈发地脆弱

鉴于朝鲜方面的实际海上运力,在事先原本已协助李昰应所制定好的计划中,对日本本岛发起的总攻击应该最早是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即当攻击四国岛的崔成林第四军团完全拿下并大致消化了四国岛)各路的朝军官兵也全部拿到了冬季装备之后,再由李章濂和鱼在渊部分别发起长门和陆奥战役,而且两战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令李章濂和鱼在渊两部急于实施东进和南下,仅仅是以占据长门和陆奥两藩部分地域为未来的朝军提供稳固的登陆点并吸引和分散日方的注意力为首要目标

计划真正的攻击方向,却是日本本岛的会津和越中两方向

届时崔成林的朝军第四军团主力将兵锋直指会津藩的大阪城,而休整已久的李容熙的朝军第一军团则抢占越中藩的富山,目标直指德川幕府的心脏——江户城

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那就是以最快的度彻底解决日本问题

然而,李昰应怒极之下的急不可耐,却完全打破了整个既定计划

尽管崔成林的朝军第四军团在登上四国岛之后,凭借着西部的伊予和土佐两场杀得日军胆战心惊的大战,逼迫得东部的德岛和高松等藩最终选择了不战而降,四国岛战役也于十月上旬即提前结束

但大战虽然没了,可小战却远远还未结束,第四军团的大部还都不得不要被散布在四国岛的各地,不要说冬装尚未补充,就想将全军团立即集中起来都困难

到了十月底或是十月初,即便第四军团已经集中,即便第四军团的官兵们还可以在没有冬装的情况下继续去进行他们的浴血奋战不过,原本用来支援第四军团主力进行登陆作战所需的船只,却都还始终奔忙于釜山至马关之间,全力地维持着李章濂军团的后勤保障

当然,陆顺德和潘起亮还知道一个李昰应根本就不清楚的重要事情,那就是只有在原定的总攻日本本岛的那段时间内,太平天国红海军的琉球舰队才会有闲暇的工夫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间段,第四军团对会津藩的攻击,也就不能再进行下去

毕竟日军的海军还没有真正地被彻底清除干净,当最后的危险到来之际,他们还会做做垂死前的疯狂挣扎另外,还不得不要考虑到一种极其特殊的万一情况,万一若是有协约国的舰队窜到这里来呢?

受制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在深知第四军团的大阪城之行已经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陆顺德和潘起亮只能教给李昰应一个补窟窿的办法,利用一直穿梭守护在濑户内海之中的朝军海军朴镇海快舰队的舰只当驳船,将崔成林军团的主力第一师,从四国岛分批运上了广岛和福山的海岸

在增强了李章濂的力量的同时,在陆顺德和潘起亮的极力劝说下,李昰应终于又给李章濂下达了一个切勿急功冒进,应以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渐向日军已然构成的的大阪至松江的防线逼近

十月二十九日,潘起亮与李容熙一起在釜山港登上了韩正熙的旗舰“汉城号”,载着朝军第一军团近四万官兵的庞大编队,开始向着他们的目的地——富山湾扬帆而去

李昰应是福人自有福


状态提示:第六三一章扫荡日本岛之“扫尘计划”(四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