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杨秀清,那是地地道道的林海丰的支持者。。。
战争,一打钱财,二伤人力,这是一个相当浅显的道理。
因此,在不得被带入进这场世界性大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本就深谙此道的杨秀清,自然也曾是一旦寻觅到有利的时机,就应该以最霹雳的手段,尽快终结这场大战的主要倡导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现实却已经让杨秀清明白,有一种战争,是既能够让你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还又可以叫你威名远扬的。
这就是正摆在眼前的这场大战。
这场已经持续到了现在的,席卷了整个世界的大战,用句私下里的悄悄话来说,那可真是令太平天国财源滚滚而来。
尤其是国内的工业生产体系,随着战争的延续,发展的那是更为迅速。
别的不用多说,单单仅是一项工业的腾飞,就能令杨秀清这个太平天国的当家人乐得是心花怒放。
这就是国内的军工业。
在前所未见的庞大的战争的强大压力下,在嗷嗷待哺的同盟国们眼巴巴的企盼眼神儿凝视下,到一八七二年年初,东北、西北、北方、西南、华南、南方等各大战略区,都已经有了各自完整的军事工业生产体系。
换句话说,自从一八七二年年初开始,各大战略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针对本战略区部队的一切军事装备的供给,大到各种枪炮弹药,小到被服,样样可以自给自足。
整个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以及蓬勃发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所激发起来的农业大发展热情,令太平天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整个同盟国集团的大后勤部。
军品、工业品、布匹、粮食等等的军事和人道主义的民用物资,通过陆路和海上,源源不断地流向各个同盟国。以及非洲等正在爆发着人道主义灾难的地区。
当然,这其中的一部分,比如对非洲的援助,基本上都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无偿援助。
当然,不断发往各个同盟国的大量的各种军事和民用物资,除去最初的确是收到了一些真金白银之外,此后的更多时候,所拿到的不过仅仅就只是一摞摞的“欠条”。
这也的确曾让杨秀清很是郁闷过。
当然,他倒不是担心这其中的哪一位欠债者会在今后翻脸不认帐,他也自信没有人敢跟他玩这种下三滥的把戏。
但是。那些成摞子的白条毕竟代替不了急需的真金白银,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太平天国的广大人民不得不要勒紧裤腰带,将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购买了国家发行的国债,这才是他这个当家人所郁闷的根本。
可渐渐地,杨秀清终于想明白了。
正如他的海丰兄弟所常说的那样,眼下一时的难处,恰恰是未来永远幸福的开始。战争总会有终结的那一天。可发展的机遇,却不会是总跟咱们相伴的。
尤其是,杨秀清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将整个世界都拥抱在自己怀里的人。
在这方面,他最欣赏的是他的海丰兄弟的这样一句话:
作为一个太平天国人民的儿子。我所做的一切,都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为人民去争取最大的利益。
只是,杨秀清没有他的海丰兄弟的心胸那么的开阔。他把他全身心,更愿意都只用在太平天国的这块版图之内。
于是,当听到林海丰提出。未来的欧洲还是要交给欧洲人自己去打理的时候,杨秀清那是相当的对胃口。
欧洲也好,美洲、非洲也罢,都离着他和他的太平天国差着十万八千里,手伸的太长了,指不定就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麻烦沾到身上。
尤其是,按照已经与波兰和俄罗斯共和国的约定,即将进入波兰的石祥祯的三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喂,会有波兰和俄罗斯两国一起来承担。
不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员伤亡,有人提供粮草,又会剩下自家口袋里一部分财力。
对于杨秀清来说,这样的战争,多打上一段的时间,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至于战后欧洲嘛,本来就该躲得远远的,让什么法兰西、意大利的去料理好了。
当然,杨秀清是看的很清楚的,还如同他的说的那样,不管石祥祯部搞不搞更大的动作,只要能够将德意志的力量吸引住,欧洲的同盟国伙伴们自己就能够终结德意志这个欧陆上的最大祸根。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这个大战略,东普鲁士战役之后的石祥祯,开始西打一拳、东踢一脚地折腾起了腓特烈?卡尔亲王、斯坦美兹上将。
到了十月底,不仅整日里忙着西抗抗、东堵堵的腓特烈?卡尔亲王和斯坦美兹上将扛不住了,就连俾斯麦也几乎要崩溃了。
十一月初,生怕德波防御说不准哪一科就会立即土崩瓦解的俾斯麦,急火火地将毛奇从西线调往了东线,将德意志帝国最后的希望,全部压在了他的这位战神级的人物身上。
而毛奇这位德意志的“战神”,才一到东线,就被腓特烈?卡尔亲王和斯坦美兹上将那种将已近百万的大军如同撒豆子般地,都铺满在了漫长的德波边界的愚蠢行为,弄得是大光其火,同时又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毛奇大光其火的是,连傻子都知道,腓特烈?卡尔亲王和斯坦美兹上将的这种处处都是所谓的重点的防御,其实根本就等于是毫无防御的重点。
而令毛奇惊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