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来到刘辩的面前,与几名大臣跪地参拜。
王允开口道:“为堵上悠悠众口,臣等需要取殿下一滴龙血,以验明正身。”
刘辩哪里肯,远远地逃开,李宣回头看了下身后的士兵,几人立刻上前将刘辩拦下,动作迅捷地取了一滴血,滴入碗中,然后刘辩便被丢到一边,无人理会。
众人都围着碗,等待着结果。片刻后两滴血各自分离,自成一团,王允等人眉头一皱,看向李宣,李宣淡淡地道:“太后的旨意是,如果不是陛下的骨血,便斩立决!”
王允等人互视一眼,摇了摇头,转身走了,李宣轻轻地将门关上。
几天之后,宫中传出消息,何皇后和太子刘辩伤心过度,在宫中自决了。
天下震动,好在有太后适时的出来主持大事,同时还有刘宏的幼子皇子刘协接替大统,因而在宫内宫外一众人的运作下,总算是将一应事情都顺利解决,到得最后,因为众朝廷元老在混战中死的死,伤的伤,无奈之下,最后武官便以车骑将军朱隽为首,其后是左将军皇甫嵩,而此时手握重兵的李宣则只是一个平北将军,案例都是不可以入朝堂议的,可是武官们认为此刻还要靠定州军来整肃地方,因此便给李宣破了例,不过他也只能是呆在队伍的最后面。这就造成朝议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议事的时候,所有武将的到最后都要回头来最终让李宣决定,而李宣对此也毫不推辞,因为在他看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今的大汉,必须要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才不会让大汉走歪,他也才有可能拯救这个巨大的腐朽的帝国。但是朝中武将大员们却是渐渐开始有些微词,然后便起了纷争。
而文官集团反倒是比较支持李宣,因为他们认为李宣虽然手握重兵,可是毕竟官职较小,容易控制,因而朝堂上又出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议事的时候,李宣前面的武将总是与李宣唱对台戏,而对面的文官集团,反倒总是帮着李宣说话,一来二去,李宣便自觉不自觉地靠向了文官集团。
“皇甫嵩这老贼,老子不就是要收回册封的州牧的军权吗?他难道看不出这对大汉有百利而无一害吗?为什么连这事也要和老子争,他的!”李宣愤怒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一旁坐着的贾诩点了点头,道:“此时他们也有他们的考虑,如今大汉的最精锐的军队都在主公的麾下,如果再把关东各路州牧的军权再收回,那么天下的确是没有什么人可以和主公抗衡了,对于他们这些玩弄权术的人来说,这样的确是很危险!”
李宣听到贾诩的话,略一思忖,随即问道:“可若是不收回他们的军权,我担心迟早这些人会起反心,到时候陛下太小,还难以应付这样的变故,而那些老家伙又都是些光杆司令,光凭定州军,恐怕是很难抵挡啊!”
贾诩皱眉道:“这事,主公还需要开诚布公地和车骑将军谈一谈了!否则,真要发生主公预想的事情,的确是有些难办。而且此次这个提议,最好也不是由主公力主,否则关东诸人便定然以此为由,串联一气,则恐怕景帝时的七王之乱会再次发生啊。”
李宣眉头紧皱,这事的确是很棘手,不收不行,收又怕激起他们的反抗,当真是需要朝中大员来提出,他这个五品的平北将军还是小了些。
于是,李宣立刻出门翻身上马,带着典韦向朱隽家奔去。
究竟李宣能否说服朱隽,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