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带着机器狗去唐朝>第157章 消化流民

长安城外的灾民已经越来越多了。

历朝历代,一旦发生灾荒,老百姓的第一反应都是往京城逃荒。在他们眼中,京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一定不会有人不理会自己。

事实上,也却是没有哪个官员敢完全忽视京城外面的灾民,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大家都在为灾民忙活着。

“少爷,这几天村里来了好几户投奔亲戚的受灾百姓,我已经安排他们详细的登记了了相关的信息。”

马周这段时间可是忙坏了,一方面要不断处置从长安运过来的各种物品以及工匠,另外一方面张家各作坊陆陆续续的开始正式生产产品,需要调配、协调的资源越来越多。

“既然来到了互助村,只要确保他们身家清白,那就好好协助安顿吧,反正工坊里面也需要人手。”张华最近在关注这长安城周边的灾民情况,对于互助村那三三两两来投奔亲戚的受灾百姓,倒不是很在意。

只要秩序不混乱,灾荒其实没有那么恐怖。

“玄策建议这段时间我们尽量不要往长安运送物品,他那边也停止了粮食的购买。”

自从长安城外灾民突然增多,城内的粮价接连上涨,已经比往年翻了一番。在这个时候,张家自然是不适合继续大规模的买入粮食,免得给人哄抬物价的感觉。

“嗯,安全第一,这段时间大家没事也都在村里待着,别往长安城跑。”

……

虢县的混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作为离长安只有一百里地的虢县,虽然县城被攻破的那两天没有消息传出来,但是同个灾民之口朝廷很快就了解了情况,左武卫府快马加鞭的安排了一名校尉带着近千人连夜过去平乱。

当乱民碰上正规军,不要想也知道结果如何。

在左武卫府兵马抵达虢县的当天,县城内的sāo luàn就平息了,过了两天,周边乡下也都安静了。只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有着几千户人丁的虢县,一下子少了一半的人。

“众位爱卿,旱灾的影响已经爆发,朕已经下旨免除关中地区今年的农税,并由户部拨粮赈灾,但是当务之急却是要处理长安城外的大量灾民,否则长则生变。”

今天大朝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讨论灾民的安置问题。这几天李世民桌上有关本次关中旱灾的奏折已经有一大摞了,但是没有一本是让李世民非常满意的。

“陛下,微臣建议工部以工代赈,让城外的灾民有活干,有饭吃,一切问题自然就是得到了解决。”

“你们礼部站着说话不腰疼啊,让我们工部去以工代赈,户部给的出拨款吗,给的出粮食吗?要是真有那么多的粮食,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以工代赈了。”

对于礼部员外郎的建议,不等李世民发表意见,工部就跳出来反驳了。

“陛下,长安城勋贵、富户众多,朝廷是否可以要求他们在城外设棚赈灾呢?”礼部今天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不断的提出各种不接地气的建议。

“陛下,微臣建议全部将这些灾民编入军中,然后转移到边疆去屯田。”

“陛下,微臣建议直接拍十二卫的兵卒驱赶这些聚集的流民,最好就让他们自己返回原籍。”

“陛下,微臣建议……”

朝堂上一片纷杂,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听到什么特别有新意的解决方案。

这么多年以来,历朝历代赈济灾民大致有工赈、粥赈、赈粮、赈钱等几种形式。

工赈即以工代赈,灾民通过从事一些紧急的工程劳动得到赈济;粥赈,由官府或私人设粥厂以济饥民;赈粮、赈钱则是由zhèng fǔ有组织地向灾区发放粮食钱物,以解燃眉之急。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其实都是要求朝廷有钱有粮,偏偏现在的大唐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多余的钱粮来救灾了。

可长安城外聚集了那么多的灾民又不得不处理,否则一旦有人在背后煽动,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微臣有个想法,如果得到支持,可以彻底解决长安城外灾民的问题。”就在救灾的讨论陷入死胡同的时候,一个响亮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响起。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大嗓门的就是程咬金,这家伙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让旁边的人觉得耳朵生疼。

“哦,知节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李世民知道程咬金虽然是个大大咧咧的样子,在朝堂上也时不时的和人对喷,但是当他认真提出建议的时候,往往会给人惊喜。

“我记得前段时间朝廷不是讨论过怎么在草原上修筑堡垒的问题,但是由于耗费巨大给搁置了。如果有一种材料,能够让沙子和碎石凝固成坚石一般,那么这个堡垒的修建是不是可以重新启动?”

“程咬金,你说话可是要负责人的,这里说的是朝堂大事,可不是你在那吹牛的时候。”侯君集与程咬金一向是不和,看到程咬金说出这么不靠谱的话,侯君集要是不跳出来踩一脚,那他就不姓侯了。

“知节,如果有这种材料,那么以后筑城修路都将变得简单无比,你确信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东西?”作为兵部尚书,杜如晦有点不相信程咬金的话,但是又希望他说的是真的,挺矛盾的心情。

“知节,克明说的对,你说的那材料真的存在吗,如果你可以证明是真的,那么朕现在就可以回复你,堡垒修筑计划可以重新启动。”李世民的心情和杜如晦是很相似的,不大相信但又希望可以相信。


状态提示:第157章 消化流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