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曲小令道尽了古人对茶的喜爱,也为茶叶的光明前途指明了方向。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现最快的时代,奠定了茶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而在唐初的时候,就张华看到的情况来判断,贵族阶层虽有吃茶的习惯,但是远远还没有到家家户户都喝茶的这种情景。
最关键的是,现在吃茶的方法和后世喝茶的方式差别太大,甚至可以说是暴殄天物。
互助村如果能够参考后世炒茶的方式推出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必定能够引领唐朝喝茶的新习惯!
历史证明,中国人还是喜欢喝炒茶的!
“少爷,那茶叶我们之前也不是没有喝过,又咸又苦的,有什么好喝的?”
虽然潘忠心里不乐意,但是还是一大早就和薛礼去老茶树上摘了一大筐的茶叶回来。
“那是你没有喝到好的茶叶,喝的方法也不对,你先按照我的方法去准备,到时候就知道茶的好了。”张华看着鲜嫩的茶叶,仿佛看到一堆堆的金元宝在飞进张家的库房。
“梅子,以后茶房的钥匙就交给你保管,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可以进去。”
炒茶的工艺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要不然后世有些茶村也不会家家户户都自己炒茶。
外人只要简单的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当然,火候之类的,肯定不是一眼就看的出来的。
但是只要让人家知道茶是在锅里炒出来的,别人试验几次,总是能够推出属于自己的炒茶,无非就是口感差一些而已。
在绝对的价格差异面前,些许口感差异,是不会阻止人家去买的。
如果不对炒茶的所有工艺严格保密,张家把炒茶推出来之后,也许可以靠着独特的工艺垄断高端市场,其他的要干过现在的茶行,难度可就大了。
这也是张华要求茶房严格保密的原因。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张华甚至想单独圈块地建设作坊,外人只能看到新鲜的茶叶进去和茶叶成品出来。
“少爷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这钥匙就一定安安全全。”梅子郑重的结果大铜锁的粗大钥匙。
在梅子看来,这是自家少爷对自己信任的表现。
“小兰会生火吧?”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只是一个人的话,难免会忙不过来。
所以张华就想到了整天粘着梅子的小兰,这姑娘看着挺机灵的,又是自家买回来了的奴仆,比起外面雇佣的帮工来看,要靠谱多了。
“当然会,像小兰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是需要帮家里干活的,再过几年都可以嫁人了。”梅子说到“嫁人”两个字的时候,莫名的有些羞涩。
现在才九岁的小兰过几年就可以嫁人了,那自己还比小兰大四五岁呢。
“你去让薛礼帮忙搬一些柴到茶房外面,一会我们就开始炒茶。”
炒茶需要的东西非常简单,难的是火候控制,不过多试几次,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有多啦的技术支持,张华很有信心炒出满意的秋茶来。
前世张华去杭州旅游的时候,还专门去过龙井村,那也算是杭州的一个景点了。
在龙井村,参观炒茶、品尝西湖龙井算是一个必备的项目。
站在一个外人的角度去看,炒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其实,只是要做出茶叶,不追究口感的话,这确实不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
要不然茶叶在后世也不可能那么的普及。
“梅子,我先简单的和你说一下炒茶的过程。”一切准备妥当,张华和梅子、小兰进了茶房,多啦在门口看着。
“第一个锅是生锅,我们抓取一斤左右的茶放进去,锅不能太热,手放在锅壁一拳距离的地方能感受到灼热感就行。”
在没有温度计的年代,张华觉得炒茶变得更加考验个人感觉,这个估计得多次尝试后才能比较准确的把握。
“茶下锅之后,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让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这个时候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一百个呼吸。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对于炒茶,张华自己也是半桶水的水平,基本上是按照多啦提示的内容去教梅子。
但是多啦只能告诉你要怎么做,实际上你能不能做到,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少爷,这就出锅啦?”大概半个时辰以后,张家的第一锅炒茶出锅了。
“梅子,你去拿壶热水和几个杯子过来,我们尝一尝。”张华看着有点干瘪、墨黑的茶叶,有点不是很有信心。
张华是按照绿茶的制作方式来炒茶的,按理来说刚刚出锅的绿茶应该色泽应该和鲜茶叶的很像才对,并且香味十足。
可是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