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万岁约阿希姆>第985章 撒丁之海(下)

午后时分,得知驻撒丁岛航空部队的第三波空袭因突降大雨而被取消,刚刚率战列舰编队开抵撒丁岛以西海域的意大利海军中将比昂凯利无心午休,他召来麾下的参谋军官,安排他们对敌方舰艇接下来的行动线路进行推测和演算。很显然,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雨帮了对手大忙,若第三波空袭得以实施,那两艘不同程度受损的敌方巡洋舰即便免遭重创,也应该会知难而退,现在它们不但获得了喘息之机,还能够继续向撒丁岛开进,借助雨幕和夜幕的掩护展开炮击,然后从容撤离。现如今,意军航空兵虽有实用化的机载雷达,但只够警戒探测之用,不足以引导战机在夜间实施精准攻击,而撒丁岛西海岸的海防炮垒不像亚平宁半岛东海岸那些备受重视的海防要塞,装备的还是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制造的老式火炮,威力、射程以及精度都差强人意,别说是威慑敌方巡洋舰,能否自保还很成问题,至于部署在撒丁岛的意大利海军部队,两天前才被敌人痛揍一顿,即便将士们以大无畏的勇气英勇抗击,也难耐装备先进炮瞄雷达的新联合王国海军舰艇……

这般悲观的结论,让比昂凯利中将坐立不安起来。若是敌方巡洋舰编队成功夜袭撒丁岛,他虽不用承担直接责任,却也无法置身事外,即便战时不被追究,战后人们研究战史,也会现在这个噩梦般的夜晚,坐拥两艘埃马努埃莱二世级战列舰的比昂凯利舰队居然就在撒丁岛近海,它有充足的战力和充分的时间进行应对,可到头来什么也没干,这会对自己的名誉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诚然,两艘埃马努埃莱二世级战列舰都是巨舰大炮时代的产物,在航母和舰载机主宰海战的现代战争模式下,在世人眼中逐渐沦为次要角色,但它们除了航有所不及,各项性能在新联合王国海军的两艘巡洋舰面前都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于是,比昂凯利和他的参谋军官们设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即以“埃马努埃莱二世”号和“翁贝托一世”号先行前往撒丁岛西南海域设伏,只要两艘敌舰胆敢前来,便要不惜代价将它们歼灭于此,若敌舰未至,那么及至天明,“天鹰座”号也可赶来会合,届时再视战局变化相应采取下一步行动即可。

出于对意大利海军无线电通讯系统保密性的担心,比昂凯利在向意大利海军司令部的报告中没有详细阐述自己的作战计划和理由,而仅仅申请了“警戒性巡弋”的许可,并请司令部代为提醒派驻撒丁岛的6空军部队,现不明目标应确认敌我身份后再行举动。

比昂凯利中将统率的这12艘舰艇,合计吨位占到了意大利海军总吨位数的五分之一,造价和维护费用更占到了意大利海军的四分之一,意大利海军司令部确实没理由让它在撒丁岛以东海域干等着,所以复电同意比昂凯利进行“警戒性巡弋”,并申明舰队行动必须在驻撒丁岛海空军部队的有效掩护半径内进行,而且要避免因视线不良、通讯不畅误入撒丁岛周边的水雷场。

有了海军司令部的许可,比昂凯利决定放手大干一场,他下令以灯码信号向随行舰艇通传自己的作战方案,并严令各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作战行动中务必听命行事,不得擅作主张,更不得擅自撤退。

在向撒丁岛西南的预定设伏海域开进期间,比昂凯利以特遣舰队司令官的名义向撒丁岛的海军作战指挥部拍电报,要求他们不得以无线电通传本舰队方位,以免被敌方监听截获。在撒丁岛,6基雷达站有的归属海军指挥,有的归属空军所有,当比昂凯利舰队经由撒丁岛南部海域驶过时,海军雷达站的报告汇至作战指挥部便没有再继续向上传递,空军雷达站的报告虽然送达至空军司令部,却被值班的参谋军官们置于一旁,所以意军总参谋部的将领们并不知道这样一支重要的舰队已经“擅自”脱离了原定战斗位置,驶向了充满未知危险的作战海域……

确如比昂凯利中将所料,新联合王国海军的“法尔”号重巡洋舰和“梅尔顿”号轻巡洋舰并没有因为些许损伤而半途折返。倾盆大雨中,它们将航降低至微,以便于舰员开展维修工作。经过潜水员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法尔”号因近失弹造成的舰壁破裂得到了应急性的修复,战舰因此恢复到了较为理想的航行状态“梅尔顿”号的舰壁被近失弹炸开了一个大口子,常规的应急抢修无法将其堵上,舰员们遂以特制的塑料泡沫剂填充跟破损舰壁相邻的水密隔舱,既起到排空海水的作用,又降低了舰艇在后续战斗中伤势恶化的潜在风险。及至夜幕降临,雨势稍减,两舰重新提,一路劈波斩浪地驶向撒丁岛。

撒丁岛紧邻法国科西嘉岛,是西地中海仅次于西西里岛的第二大岛。尽管历史非常悠久,并且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但撒丁岛一直以农牧业和矿产业为支柱,在意大利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战略位置不及西西里岛那般重要,军事设施和军力部署也较西西里岛逊色不少,但这里仍有两座军用港口、多座军民两用港口、四座6基雷达站、一座空军航空基地、两座海军航空基地,所有这些目标都在舰炮可及的范围内,而且一多半无需绕到撒丁岛东部即可展开攻击。

入夜后不久,比昂凯利舰队率先抵达撒丁岛西南海域,整支舰队小心翼翼地隐蔽在圣彼得岛与圣安蒂奥科岛之间,以规避敌方舰载雷达探测,


状态提示:第985章 撒丁之海(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