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登基吧,少年>第二百四十一章 道贺

史家是金陵士绅,即便与太尉府有旧,行事也不好越过宋大人这个金陵父母官。

更不要说,这织厂的事,还是府尊牵头。

绕过府尊,就是不逊。

史老爷行事素来周全,不会这般托大。

“还是我往知府衙门走一趟!”

史老爷道“除了那些布……家里的织厂也暂时腾出来……”

宋林刚到知府任时,曾见过地方士绅耆老,史老爷也在其中。

织厂有什么?

织工与丝绸。

滁州军的军服总不会用珍贵的丝绸做军需,那这次宋知府折腾一圈,图的应该就是织厂的厂地,与成熟的织工。

想着停工的损失,素来勤俭持家的史老爷也觉得肉疼。

只是却知晓,要是这个时候不知趣,那会有更肉疼的等着。

滁州军如何行事,暂时还看不好。

府尊这行事手段,他却是看出点儿面头来。

……

从霍宝与宋林说起此事,到六个织厂到手,只用了四日。

十月二十日,贾三的案子判决当天下午。

史、甄两家当家史老爷、甄大舅结伴往金陵知府衙门拜见,愿意将名下织厂暂时停业,专供军需。

史家不用说,是史老爷见微知著。

甄家这里,却是史老爷派人传了话相邀。

史老爷为人谨慎,不愿做那出头鸟,加上乐意卖好给贾氏兄弟,才拉了甄家一起行事。

王家最爱钻营,消息渠道也多。

等到史老爷、甄大舅往知府衙门递拜帖,王老爷就得了消息。

他一开始还以为这两家联袂过去与贾三“求情”,还嗤笑两家的虚伪。

案子开堂之前不露面,案子尘埃落定走个过场,也太糊弄人。

等到传来详细消息,知晓两家是献织厂的,王老爷差点从榻上跳起来。

好好的,献什么织厂?

史家那个老不死可是老狐狸,眼睛最厉,早早就叫儿子暗中投了滁州军。

甄家则是有钱,可也没有到主动散财的地步。

织厂是什么?

那虽不是士绅根基,却也是各家的钱口袋!

王老爷在地上来回踱步,想到贾三名下那两个织厂。

宋知府想要作甚?

这是要为儿孙谋产业?

可是他只是金陵知府,上头还有个太尉府,还有滁州军诸位将领。

这般大咧咧索贿、受贿?

甄、贾两家可都有人在滁州军的!

王老爷实在琢磨不明白,就不想了。

他也没有闲着,立时整理衣冠,带了拜帖,前往知府衙门。

甄大舅不用理会,史老爷却是出了名的明白人,跟着他学,指定错不了。

等到消息传到贾家时,几位族老还在,琢磨怎么化解父子不快,让贾演兄弟归宗。

知晓史、甄、王三家家主相继往知府衙门拜会,捐名下织厂助力军需,大家就都坐不住了

那几家都是金陵数得上的士绅,贾家要是想消弭贾三官司的影响,就该随着这三家行事,也好在府尊面前卖好。

否则倒像是心存怨愤,特立独行。

只是宗房两个织厂都转到贾三名下,已经被判决充公了。

“王氏陪嫁不是有织厂?就用那个!”一族老开腔。

另一人也道“是啊,她盗窃夫家产业,合该偿还!”

要不然怎么办?

动公中织厂,那就损害众人利益,无法容忍。

贾老爷点头,没有说反对的话。

只是直到今日,他才算活明白了。

之前附和王氏、欺负贾演兄弟的是这些族老;今日理直气壮上门为贾演兄弟鸣不平的也是这些族老。

狗屁,都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贾老爷看明白了,就没耐心再应付这些人,借口往衙门去,端茶送客。

倒也不是说谎,这知府衙门还得走一遭。

若是献上一个织厂,能让儿子少受磋磨,贾老爷亦是心甘情愿。

……

等到宋林亲来太尉府,六个织厂已经到手。

“有织工六千多人,另得史家捐献布匹一万五千匹……”

正如宋林之前所说,贾家占了大头,三个织厂,史、甄、王三家各一个。

怪不得贾家是金陵士绅之首,这家底也比另外几家厚实。

“世人皆轻视女子,却不知女子心中只有小义,行事只凭好恶,更容易捅大篓子!”

宋林看着霍宝,若有所指。

霍宝很是无语。

不就是这两日秀秀担心出征的父亲,霍宝为了分她的心思,拉着她对童军账册?

此事应该是传到宋林耳中了。

宋林是正统读书人,崇尚的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自是不赞成秀秀插手军务。

之前滁州军之前草创时,人手不足,规矩不严,霍宝的童军又像是儿戏。

如今人手富裕,霍宝麾下兵卒独立成军,规矩也该开始立起来。

尤其霍宝身份不同,是滁州军少主,秀秀就是未来的主母,更不应开此先河。

霍宝心中不赞成宋林的看法,却也没有与之辩解。

归根到底,霍宝如何行事,还轮不得宋林管束。

能管束霍宝的人有霍五这个亲爹,还有林师爷这个老师,并不包括宋林。

宋林并不是多言之人,此时借着贾家娶妇不贤的事情提点一句,也是好意。

霍宝不反驳,不代表旁边的马寨主不反驳。

宋林说的是“女子”,可是将马驹子都扫进去了,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一章 道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