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两汉往事>第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

上节提到过,“祖制”成了摆置吕雉面前最大的障碍,影响了她的表演。

在小民百姓的观念中,似乎老大无所不能,只要高兴,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人敢说个“不”字。

但事实绝非如此。很多事情,老大们也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是困难重重的。其中的一个困难是“祖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传统。

无论地位再高,都高不过“祖宗”;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祖制”。历代帝王,在这一方面,通常是不敢造次的。

但“祖制”这东西也不绝对,活人绝不会被尿憋死。虽然“祖制”比较死板,但只要善于开动脑筋,总会找到一些变通的方法,让一些绝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

吕雉就开动着自己比较发达的大脑,准备在“祖制”两个字上做些文章。她留下王陵三人,就是她这个论文的开篇。

也许有人会问,这三个人有资格在第一时间站到吕雉的面前,难道都是吕雉的嫡系?

事实上,这三个人和“嫡系”两个字根本不沾边。虽然他们的地位比较高,但在吕雉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些干活的人罢了。

他们之所以有资格被留下来,关键原因还在于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不用我介绍,相信大家就很清楚丞相、太尉都是些什么样的角色。说白了,他们是群臣的领班,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态度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想法。

吕雉找他们谈话,只是想探探大家的口风,试试水的深度。应该说,这是她实现自己目标第一步。

磕过头、行过礼,吕雉让人设座,给三个人一些优待。毕竟都是老熟人了嘛,私下里的谈话,没那么严肃。

嘘寒问暖,拉了一会家常。打了半天太极后,吕雉似乎是很无意地问道:“我yu封吕台为王,不知几位爱卿意下如何?”

听完这句话,王陵“噌”地站了起来,两眼瞪的滚圆。陈平和周勃见此,也连忙站起。

三个人都是老江湖,吕雉虽然是征求的语气,可明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让三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一件大事。

吕雉突然说出这句话,相信不是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对三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挑战。

三人急忙思索,暗中盘算自己的答案。

王陵思考的时间比较短,因为他的位置摆在那,丞相嘛,好事坏事自然由他第一个面对。更关键的是,这个老头比较古板耿直,听完吕雉的话,吃惊之中带了一些愤怒,根本没准备用一些委婉的词语来回答吕雉的提问。

吕雉的目光投向了他。

王陵不暇思索地答道:“高祖杀白马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封王,有悖此约!”

王陵的话,气的吕雉细牙紧咬,面带寒霜,一抹杀意抚过眼角。

她把目光投向了陈平。

而与此同时,王陵也把目光投了过来,他认为陈平的答案不会比自己高明多少。

该表态了,这只是一个“行”和“不行”的问题,立场很明确,打马虎眼肯定是蒙混不过去的。

陈平干咳了一声,说道:“高祖平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今太后临朝称制,封吕氏子弟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说白了,陈平是在和稀泥。别说封吕台称王,就算封驴台称王也无所谓,反正你当家,随便折腾。

听完他的话,吕雉笑了,而王陵怒了,老头瞪着两眼,把牙齿咬的“咯吱”响。

陈平表了态,那就轮到周勃了。这一次,每个人都得发言,谁也跑不了。

周勃和陈平比起来,花花肠子要少很多。但他毕竟在朝廷里混了几十年,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他每走一步,都先要看看陈平的套路。能有这么个结果,还完全拜樊哙所赐。当年逮樊哙,因陈平的一句话,救了俩人的命,这让周勃在内心深处极为佩服。因此,他和陈平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但在朝堂上,两个人还是刻意拉开了些距离,甚至还会找一些不太关键的话题争论一番。日常生活中,仅会迎面打个招呼而已,让外人看来只是泛泛之交,并不出格。

他们这么做,实际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太尉;一个掌政,一个掌军,这两个人说白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这两个人搞得太密切,通常情况下,“皇帝”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当然,皇帝日子不好过的话,他们俩人自然也得陪着难受。

周勃抬头看了一下吕雉,答道:“臣复议。”

周勃真不愧是个老油条,只用三个字就蒙混过关。王陵第一个表态,陈平第二个发言,周勃直接来了个“复议”。

这三个字和场景联系起来,明显是在支持陈平,但认真体味,却寓意很深。说白了,他既支持王陵,也不反对陈平,你不管怎么深究,他都是四平八稳。

吕雉并没探究周勃的话中之意,因为她很高兴。留下三人,有两人赞成,如果举手表决,自己的这个提案无疑是通过了。

吕雉伸了伸懒腰,“你们下去吧。”

磕完头,王陵甩袖而去,陈平、周勃勾着脑袋随后而行。

出的宫门,王陵猛然转身,怒目圆睁,狠狠地问道:“阿谀奉承、背弃盟誓,有何面目见高祖于地下?”

陈平微微一笑,“当面廷争,臣等不如君;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君不如臣等。”说完,扭头而去。

周勃向王陵拱了拱手,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