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吕布逆转人生>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征北战,双管齐下

司马懿发觉曹操目光投来,速出席施礼秉道:“两位明公所言皆是有理,以懿之愚见,时下镇守晋阳之人乃凤雏庞统,其智不下于诸葛亮,加之文丑、高顺、甘宁等将聚合十五万兵马相辅,其中之意,就是为了提防魏王起兵北征,魏王若要攻略北疆,至少要起兵三十万方可握有七成胜算!”

&之,荆州之地,虽有诸葛亮坐镇,但荆州此时受三方势力所困,进退不得,吕军大将张辽,领兵三万守于上庸境界,孙权亦派黄盖、程普等将,聚兵于长沙、桂阳一带,对荆州虎视眈眈!”

&探子回报,荆州兵力不过八万,而诸葛亮为保荆州安危,不得不分兵于各个险要地带把守,若魏王欲要起兵伐之,只需起兵十二万余,兼合麾下各个豪杰俊才,亦有七成胜算!”

司马懿说到这里,便闭上了嘴巴,不再多说,以曹操过人的智慧,一些话不必说得过于清晰,曹操自有他的一套分析。

曹操听言,微微颔首,沉吟下来,少顷郭嘉作揖出席而道:“刘备乃枭雄也,麾下将领虽少,但都是武勇忠义悍将,今更兼奇才诸葛亮为军师,崛起之势,势不可挡!”

&嘉之所见,此人威胁远不少于吕布,若是纵容其夺取益州,只怕不出三年,刘备将成为第二个吕布,魏王绝不能让其再有所成长,以致将来追悔莫及,因此南征之事势在必行!”

&于北疆,吕布亲统精兵悍将入蜀。时下正与枭雄刘备鏖战。确是攻伐北疆的大好时机。吕布乃魏王一统天下的最大阻碍,岂能流失这等良机!”

郭嘉此言一落,曹操那如能吞天般的细目,即时眯成一条炫丽的细线,浑身爆发出一股令人心惊胆跳的蓬勃气势。

&奉孝所说,刘备不得给予时机成长,但吕布亦要趁机攻取,本王又该若何?”

郭嘉如星辰般的皓目。聚光发亮,与曹操的目光对视,在四周的一众曹氏文武不觉凝神纷纷望向郭嘉,他们感觉到,郭嘉接下来定会说出一番,令天下大变,翻起滚滚战火的惊天之言!

&葛亮献计刘备秘密入川,就是怕主公知得,而大举南征荆州,其为了争取时间。韬光养晦,就连魏王。他亦计算在内,我等岂能如他所愿!”

&原之地,休战近年,根据各地郡守回报,时下可调到的兵马,约有四十余万,加之魏王大力推行屯田,时下粮草补给,大约可维持四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王乃当世雄主,势鼎天下,迟早扫平乱贼,天下一统,如此,魏王何必只限于一方之地?嘉建议魏王,北上南下双管齐下,以雷霆之势扫荡恶贼!”

&疆,魏王先用兵三十万,分兵两路,一路自弘农进发,攻潼关,取长安,断吕布大军退路,一路从河内进发,克壶关,下晋阳,扫荡吕布老巢!”

此言一落,荀彧顿时脸色大变,当即出声反驳道:“不可!吕布麾下精兵猛将多如繁星,且民心所附,只用三十万兵力岂能攻克,而且,北征之战必然艰难无比,耗时巨大,粮草只怕难以长久供给,一旦粮草用尽,受其反攻猛扑,必然遭灭顶大祸!”

郭嘉微微一笑,他既然出计,岂会未有料到此点。

&若稍安勿躁,北疆在吕布管辖之下,多施屯田之策,聚粮之浩大,可谓天下之最,根据近年细作连番禀报,单单辽东、幽、并三州所蓄积的粮草便足够天下百姓两年之用!”

&等在北疆战事,当以战养战,每攻克一城便以其城内蓄粮作为补给,同时,在征战其间,再从中原渐渐增兵,缓缓蚕食北疆之地,方可大事成矣!”

曹操听言,遂露出灿然笑容,郭嘉所想与他心中所思可谓不谋而合,当即笑问道:“哈哈...奉孝所言甚是,但若要南征荆州,不知奉孝可有妙计教孤?”

郭嘉心中早已定计,曹操刚是问起,便恭敬地拱手禀道:“昔年魏王曾封周瑜为襄阳太守,而刘备并无让与襄阳之地,与周瑜交接,江东孙氏早有图谋荆州之心,魏王不如派来使赶往江东,向孙权联姻,曹孙两家联好,共同出兵讨伐荆州!”

&时再许诺孙权,他日若能攻略荆州,便让与江夏、襄阳二郡予江东,孙权必然大喜,应诺此事,若是曹孙两家共同起兵荆州,纵使那诸葛亮有姜子牙、张子房之谋略,亦难抗也!”

&哈哈...文和之计甚妙!!!”

曹操听言大喜,朗声大笑,随即又想到孙权有一妹,名为孙尚香,生得美丽动人,有沉鱼落雁之貌,乃是江东极其有名的美女。

所谓英雄爱美人,更不用说曹操这等百年不出其一的绝世枭雄,曹操色心一起,便有了纳孙尚香为妾之心,正欲张口,哪知荀彧却是争先说道。

&祭酒所言甚是,据彧所知,吴侯孙权有一妹,名为孙尚香,乃人中之凤,世子曹丕英明神武,深得魏王之风,乃是人中之龙,龙凤相配,正是门当户对,魏王可向孙权为世子联姻,以世子之名,孙权必然答应!”

荀彧此言一落,曹操脸色顿时黑沉下来,细目骤暴射出两道犀利的精光,直逼荀彧。

曹操喜怒无常,刚才还是一脸灿然笑容,忽然却是脸色黑沉,怒火腾腾,一众曹氏文武,不知所措,曹操冷哼一声,猛地起身,甩袖便是转入后堂。

众臣畏惧,皆伏地而拜,少顷,议席不欢而散,荀彧眉头深锁,连连叹气,正不知自己是如何得罪了曹操,先前因曹操立王之事,荀彧已得罪了曹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征北战,双管齐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