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17 部分阅读

武清说完就赶紧往积善坊跑去,而后进了府,叫醒已经歇息的老李头,让老李头到铺子里找两个忠实可靠的伙计。他可是不敢叫府中仆役,不说这些仆役本就是荣国夫人杨氏买的,自己虽算是一个小主人,可忠诚度实在说不上,历史上仆役告发主人的事情不胜枚举。

很快,武清命老李头把牛车藏在隐蔽处,而后带着两个伙计来到了天津桥下,只见那大汉十分虚弱,听到有人到来,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武清带着人来了,抱拳说道:“公子真信人也。”

武清客气一番,而后让两个伙计把游侠儿抬到岸上。这两个伙计是积善坊的穷苦人家,是亲兄弟。身世清白,知道武家是什么人,而且他们以后也得靠武家生存,所以二话不说,便非常吃力地抬起游侠儿。武清大皱眉头,这两个看似人高马大的伙计没吃饭吗,抬个人都这么吃力?

“怎么回事?”武清问道。

大汉苦笑道:“某二百多斤,他们如何不吃力?”

武清震惊,还是震惊,没看出来这大汉竟然二百多斤,要自己也能练出二百多斤肌肉的话,那不知要让多少少妇们痴狂呢?

“那慢慢走吧,辛苦你们了,回去后有赏!”

很快,他们沿着洛河南岸往上游行去,因为牛车藏在上游,他们只得从积善坊的西门进入,虽然绕了一大圈,但为了安全,不被人注意,所以只能绕那么远。好在这两个伙计都是本坊的人,对纵横交错的巷子非常熟悉。

半个多时辰后,武清一伙人来到了一处矮小的宅院里,这里正是那兄弟俩的家。兄弟俩从小死了爹娘,如今二十出头也没娶到媳妇,但奇怪的是这兄弟俩竟然没有变成地痞**。武清把大汉安顿在这里,而后让那弟弟去找个郎中。

武清对大汉说道:“本来想把大叔安顿到府中,可府中的仆役都非对我忠心之人,怕出意外,只能把大叔暂时安顿在这里了,等大叔伤势好转,再到府中将养。”

大汉也是通事理之人,再说这样安排也是很不错的,条件差点,可安全多了。于是说道:“多谢恩公了,若某家侥幸活下来,今后这条命就是恩公的了。”

“此事等大叔好了再说!”武清很想找个武功高强的护卫,但不知来历,自己怎么敢要呢。

不过片刻,那伙计带着一个年老的郎中进来,武清一看这郎中,心下有些不喜,这么老了,还能治伤吗?

那郎中也不理会武清等人,只看了眼大汉,便说道:“中了箭伤,伤了肺经!而且还中了毒,不过此毒也只有官府公人才用,你是被捉拿通缉的要犯?”

武清骤然一凛,那大汉更是震惊,武清说道:“既然是郎中,就请快些医治,你若想报官,你尽管去报便是!”

郎中这才看向武清,只见武清一身华服,年纪虽小,但眉眼俊秀,天庭饱满,一定是大富大贵之人,但他也有傲气,于是说道:“若报官,小老儿还来这里做什么?你们且先出去,小老儿治病,从不让人旁观!”

第七十三章 收仆

武清看得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郎中,至少从那种自信从容中可以看出,他有把握,于是便吩咐一声,全都退出了屋子。

武清这才了解了下两个伙计,两个伙计是兄弟俩,姓牛,老大叫大郎,老二叫二郎,小时候只记得他们家也很富有,父亲貌似是一个做官的,但某一天灾难降临,官兵来抄家,母亲便把他们藏在了地窖里,等到他们出了地窖之后,房屋也已经被没为官府,他们只好逃到了洛阳,至此便在积善坊隐姓埋名生活了十多年。

武清感叹一声,当官虽好,一旦被抄家,将会连累到家人。做官,可谓是如履薄冰啊。但世人都奋不顾身往里钻,有多少人能看清楚呢?

忽然,那两个伙计齐齐跪下,叩头说道:“公子,求你收下我们做您的仆役吧,我们兄弟的命就是您的了,您要我们上刀山下火海,我兄弟二人绝不皱眉头。”

武清一愣,这算怎么回事?他根本就没有收奴仆的心思,而且甚至有些反感这种事情,但是这几个月来,他慢慢发觉,封建帝国时代,这种事情是非常普遍的,即使你不收,别人一样在收。

你想改变这个时代?做梦吧,想从君主集权制度过渡到君主立宪制,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每一种思想,每一种制度的出现,莫不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而伴随着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

革命,总是从流血开始,也从流血中结束。

武清自知自身实力有限,虽有变革之心,但变革不是一蹴而就,说变革就变革的,更何况大唐正走向兴盛,这种逆潮流的想法注定要被淹没在这股洪流中。

他只能随波逐流。

武清扶起兄弟二人,说道:“既然你兄弟二人愿跟在我身边,那便跟着吧,我对你们没有其他要求,那就是绝对的忠诚,你们若能做到,就留下,若做不到,我劝你们趁早打消此念,安心做好你们的伙计。”

兄弟二人如何肯放弃机会,便说道:“请公子赐名!”

武清一愣,便明白了,既然是忠实奴仆,那将是要改姓的,于是便说道:“既然你们执意如此,那就叫武大武二吧!”

“谢公子!”二人磕头拜谢。

老李头想说点什么,动了动嘴唇,还是没说出来。

盏茶功夫,那郎中出来了,看到武清的脸色,有些疲惫地说道:“好了,此人习


状态提示:第 17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