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混在大唐>第 85 部分阅读
,步履稳健地踏出了帐篷。斥候小队兵卒不禁一阵惊异!

就在斥候小队解决这十来个吐蕃兵的时候,高舍鸡则是带人堵住了营寨两个出口。

吐蕃兵发现了拿着弓箭的布衣汉子,顿时认出了这身行头便是大周斥候兵,他们知道这些斥候兵虽身穿布衣,但武艺和箭术非常不错。

“周兵来了,大家快跑!”一名吐蕃兵喊叫起来,但因为腹泻十多次,身体早已虚脱了,没跑几步,便一个跟头栽了下去,想挣扎着起身,却被上前的斥候兵一刀割下了头颅,扔在了臭气熏天到处是屎尿的场中。

随着这样一幕,兵营开始嘈杂起来,凡是能跑动得吐蕃兵,高舍鸡下令射杀,他更是一箭一个,箭法精准到令人发指。

如此这般,当在场中死了数百吐蕃兵后,终于没人敢站立和跑动的时候,高舍鸡大声吼道:“投降者免死,所有吐蕃兵都一个个走出帐篷,蹲在地上!”

有斥候士兵便开始用吐蕃语大喊高舍鸡的命令,片刻,一个个虚脱的吐蕃兵步履蹒跚地走出了帐篷,而后蹲在了场中。

不到半个时辰,几乎所有的吐蕃兵缓缓走出帐篷,密密麻麻地蹲满了场子,总共有两万三百多人,射死砍死吐蕃兵五百,逃跑一百多人。

高舍鸡没有理会那些逃跑的吐蕃兵,那些吐蕃兵要是过个两日或许还能对村民构成威胁的话,现在跑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命斥候小队搜剿了吐蕃兵任何兵器,统一放在了一家米店中,并用大锁锁上,而后把吐蕃兵一个个用绳子绑缚串连起来。如此这般,剩下的时间里,他只能等待积石军路过接受俘虏。

第三百五十三章 床弩阵再发神威

三河口,洮河东岸。

武柲的一万精锐士卒已经严阵以待,这其中有五千左羽林卫老兵和五千新兵,武柲按照“以老带新”的原则,让这些新兵蛋子好好跟老兵学学,学学如何在刀剑与鲜血中存活,并能够取得胜利,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老兵。

三河口,洮河西岸。

论钦陵如今换了一匹杂毛马,所以心情很不佳,加上祁家集发生的中毒事件,让他忽然有一种错觉,这会不会是魏王武柲也到了临州呢?

他不敢肯定,再者论钦陵他自己都不相信,故而下了新的命令,“弓仁,传令下去,加紧催促奴隶和民夫架设浮桥,如果天黑之前到不了对岸,全部处死!“

弓仁赶紧领命而去,他知道父亲也是急于渡河。

当此时,三河口上游,洮河河面上,同时架起了十五座浮桥,奴隶和民夫们不顾河水的冰凉,半截身子浸入水中,冻得嘴唇青紫,却不敢叫唤一声,因为一旦听到喊叫,吐蕃兵会毫不犹豫地挥下屠刀。

洮河东岸的小土包上,武柲举起了单筒望远镜,借着夕阳的余辉,再一次看向了三河口,只见三河口的吐蕃兵开始宰杀牛羊,有的火头兵搭了火堆,架起了开剥地肥美白嫩的黄羊烧烤起来。

“这帮孙子,生活真滋润!“武柲嘟嚷一句,而后收起望远镜,下了土包,这个时候火夫们抬着肉汤和馒头来到了营地。一万士兵和民夫们开始排队领饭吃。

从排队领饭就可以看出,大周的军纪正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是武柲非常乐意看到的事情,如果当所有的军人成为一种职业,那么军人的素养的训练就可以提上日常了。

武柲自有亲卫端来一盆肉汤和一盘馒头。虽没有自降身份排队领饭,但吃得跟士卒是一样的,丝毫没有搞特殊。这也是武柲一直以来提倡的“在军中,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

他以身作则。目的就是要让那些从大周武院出身的将领们。一定要懂得爱惜自己的士兵,因为战争最终能够获得胜利。还是要靠这些小兵们一刀一枪地杀出来。

洮河两岸,大周和吐蕃士兵都在赶紧补充体力。而论钦陵则以为,对岸村落中拿一缕缕袅袅升起的炊烟,一定是临州城外的汉人百姓在家里做饭。

当然要是论钦陵也有一部望远镜的话。那么他会大吃一惊,他可以看到在村落之外的林木和田野上有着数不清的大周兵卒,正在欢快得喝着肉汤,吃着软软的白嫩的馒头。

但可惜的是,论钦陵没有望远镜,也不知道那种神物是何东西,就如同大周的将领。都叫它为千里镜!

吐蕃兵绵延数里地,生着篝火,烤着黄羊,要不是行军途中。喜好群舞的吐蕃人一定会拉着妹子的手欢快得跳起来,如今他们只能啃干巴巴的金黄|色的黄羊肉。

论钦陵显然等不及了,当十座浮桥架设到对岸后,他立刻命令长子弓仁领前锋炮灰渡河,并占领对岸村落作为今晚过夜的营地。

弓仁不敢违抗父命,便立刻带领一万吐蕃兵分十股踏上了十座浮桥。吐蕃兵行动极为迅速,他们跨上战马以千人为队,在千夫长的带领下踏上浮桥,向着对岸疾驰而去。

武柲得到斥候示警后,立刻趴在了小土包上,举起了望远镜。在望远镜中,他看到了吐蕃士兵在还没有把剩下的浮桥搭建完毕的时候便已经渡河了,说明论钦陵已经急不可耐了,为将者,最忌心浮气躁,特别是每一场大战之前,说不定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葬送整个军队,甚至打乱战略部署,一败涂地,更深层次的,就有可能导致灭国!

因为这就是军队的作用,伴随着鲜血与征服而诞生,也伴随着鲜血与失败而消亡,所属


状态提示:第 85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