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潇潇雨歇>第 66 部分阅读
时候,唐瑛却正经历着一次危险。

只有跟在突厥大军中,唐瑛才深深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最具有冲击力的骑兵”,快、强、 稳,她不得不承认,突厥骑兵的个人能力的确非常强,而十万之众的骑兵,对任何一个势力来讲,都是很大的威胁。

不过,好在突厥军队也有个致命的缺点,说白一点,就是没脑子,说文雅一点,那就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不管是行军途中,还是战斗中,他们都在各自为战,没有团体配合。而团体协助和军令统一,却是玄甲军的优势。如果,如果大唐有五万玄甲骑兵……想到这里,唐瑛深深叹口气,可惜,眼下的大唐,连一万精骑兵都拿不出来,玄甲军的人数也由于李渊和李建成等人的猜疑,被降到了不到三千。

作为突利的卫队成员,唐瑛有幸混进了突厥真正的攻击主力军队中,眼下,她就随着大军急速向朔州奔进,她从周围人断断续续的谈论中,推测出了他们的目的地——雁门关。

自从隋大业十一年突厥大军将杨广围困在雁门关后,雁门关就成突厥大军屡屡侵犯之地,这次,突厥主力十五万人的攻击方向,还是雁门关,而自开春以来的一系列侵扰行动,都不过是颉利迷惑大唐的手段而已。

武德八年八月初七,突厥主力与并州总管张瑾率领的两万大军在太谷狭路相逢。张瑾真郁闷呀,他原本是奉命率军队前来协助太原防务的,却不了大军在太原的南面就被突厥人给围住了。毫无准备的张瑾部的下场只有一个——全军覆没,就剩下张瑾带着十几个亲卫拖险而逃了。

张瑾郁闷,还有人比他更郁闷,这人就是李靖。被李渊急慌慌从江南调过来的他,身边只有一万江淮兵的他,坐在自己的帅帐里,望着盔甲都不齐全的张瑾,很想抽这小子几下。你溃败就败吧,把个行军长史给丢了不说,你还跑到我这里来了,突厥大军一定衔你身后向我扑来,这场硬仗,我怎么打?v

第四百二十九章 设法

唐军的大败,让颉利兴奋到了极点,尤其是擒获了温彦博,按颉利自己的说法,杀两万唐军,不如擒温彦博一人的功劳大,这是因为温彦博此人很强,强到了突厥人也对他的大名是念念不忘!

温彦博此人在大唐算是朝野都负有盛名,别说他了,他和哥哥温大雅、弟弟温彦将被世人称为温家三杰,且都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写而称著。温大雅一直跟随在皇帝李渊身边,是太原起义的元老之一,负责为李渊掌管撰写所有文书,称为帝王手下一只笔;温彦将在李渊起兵之时就被李渊任命为太原令,并在战争初期经常协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虽然英年早逝,也不失为唐朝廷的中枢人物。

温彦博和兄弟们不同的是,他并不是在李渊身边起来的,而是先跟从了幽州的李艺,被李艺引为幽州司马。后来,当李艺稍微流露出一些自己不会成功,而看好李渊的想法时,是温彦博一力策划和促成了李艺归唐之事,因而得到李渊的大加赞赏,任命他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召入长安,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

正因为温彦博有这样的身份地位,又是一个博学多才,记忆力超群的人物,所以,颉利真是如获至宝,很想在他身上获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大唐的兵力、财政状况、人口数量、军队的粮草数目等等。

一路的急行军后,突厥大军在距离太谷城五十多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劳累一天的士兵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休息,而图科苏尔回到营帐却马上去找唐瑛,他看出,唐瑛这几天一直闷闷的,不说话,脸上也没表情,他自然知道这是为了什么,赶紧过来安慰他。

“李兄弟,你怎么样?”

唐瑛独自坐在一堆篝火旁,望着跳跃的火焰发愁。虽然作为突利的卫士,她不用上战场,但,战场上毕竟有她的同胞,她的战友。眼看着敌人的屠刀落在同胞的身上,而她却无能为力,心中的悲伤简直难以言表。

这些天,她也想过,想找机会去刺杀颉利,如果刺杀了颉利,能阻止这次的战争,她真想舍却一切去试试。可是,每当她想采取行动的时候,脑海里总会闪现出李靖的那些话,那些关于如何消灭突厥势力的话。

那一天,是唐瑛第一次见李靖,当李世民狠狠地表示要宰了颉利来消除突厥人的威胁时,李靖对李世民说,杀颉利一人无用,死一个颉利,很快就会出来一个新的突厥大可汗,只有狠狠打击了突厥人的中心力量,让突厥人彻底分化,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突厥人对大唐的威胁。所谓擒贼先擒王的概念,用在突厥人身上,不合适。

是呀,根据她这几个月在突厥牙帐观察和了解的一样,李靖一语道破消灭突厥的最佳办法,那就是彻底让突厥人没了主心骨,或者是给每个突厥部族的叶护(部族首领)都去当大可汗的机会,这样,才能将突厥人变成一盘散沙,从而彻底分化。所以,眼下杀一个颉利容易,要想取得想要的结果,却是根本不可能的。想到这些,唐瑛又只能打消自己的念头。

只是,虽然刺杀颉利没什么用处,但,唐瑛眼下却很想闯一闯颉利的汗帐,原因无他,她想冒险去救出温彦博。这两天,颉利对温彦博用尽了手段,无奈温彦博也是个软硬不吃的硬汉,死都不开口,把颉利气的直跳。眼看颉利耐性快用完了,温彦博的处境也变的危


状态提示:第 66 部分阅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