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军盐盐引
陈林恶狠狠的骂道:“你放屁!小公爷会收受你的贿赂?”
孟凡强急忙说道:“真的,是真的!他有一个相好的,就在扬州,负责替他收钱!”
眼看陈林一点都不相信的样子,他连忙补充说道:“我是真的没有骗你!是我亲自将钱送去的!总共是一万五千两!”
陈林半信半疑的说道:“小公爷要你的钱做什么?他自己没有钱吗?再说了,你们给他那么多钱,他又能够帮助你们做什么?好像他这个小公爷,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吧?”
孟凡强说道:“这个,还请让我细细的解说。”
陈林歪着脑袋看着他,又看看四周,沉吟良久,才不耐烦的说道:“说。”
孟凡强这才小心翼翼的解释起来。他说,孟家和魏国公府小公爷徐天赐的联系,还是这两年才建立起来的。
以前,魏国公府高高在上,他们这些扬州盐商,就算是想要进贡都没有机会。对方根本不愿意和扬州盐商打交道。但是,徐天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他身为小公爷,生活奢侈,好色fēng_liú,日常的花销十分大。保守估计,每天没有一百几十两是不够用的。
偏偏现任的魏国公徐俌,对于儿女的管教,却是相当严格的,不可能给徐天赐那么多零花钱。魏国公府的规矩,他每个月才能领到一百两银子,还不够一天开销的。
无奈之下,徐天赐只好是想办法自己赚钱。但是,他没有做生意的本事,又没有做生意的毅力,于是就想到了倒卖盐引的勾当。
按理说,大明朝所有的盐引,都应该是由都转运盐使司开出来的,以便控制食盐的总量。但是,从土木堡事变开始,盐引制度就逐渐的畸形了,有权有势的衙门,都能控制部分的盐引。
魏国公府控制五军都督府,控制几十万军队的日常钱粮,当然也有盐引。
作为魏国公的徐俌,是不会在盐引上做文章的。他的个人操守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并不妨碍他身边的人,想要在盐引上做文章。毕竟,唾手可得的银子,谁不想要呢?
徐天赐的到来,正好是给了这部分贪婪的官员一个极好的护身符。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将徐天赐拉下水。徐天赐正好缺钱花,急切的需要白花花的银两解燃眉之急。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充当了这部分官员的保护伞。
在徐天赐的庇护下,魏国公府连续两年,都开出了大量的盐引。
魏国公府开出的盐引,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要怎么样才能转化为银子?必须是找扬州盐商。
扬州盐商最需要的东西,有两样。一样是盐。一样是盐引。只有盐没有盐引,那就是私盐,是要被罚没的。所以,盐引是很重要的。但是,盐引不是最重要的,军盐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军盐比盐引重要?因为盐引是要交税的,而军盐不需要。
当初,明朝边境军队吃粮困难,运输的成本很高,于是采用了开中法,鼓励民间商家运粮到边疆。
基本上,开中法的意思就是,你运输一定的粮食到边疆,军队就给你开出一定数量的盐引。凭借这部分的盐引,就可以合法的销售食盐。简单的说来,就是将运输粮食的高额成本,用贩卖食盐的高额利润弥补回来。
刚开始的时候,开中法还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但是,不久以后,效果就渐渐的消散了。
为什么开中法的效果会消散?主要是开出的盐引太多,导致食盐的利润不断地降低,无法弥补运输粮食的高成本。
正统年间,为了进一步鼓励商人将粮食运输到边疆补给军队,朝廷专门出台了军盐盐引,简称军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缴税。普通盐引需要缴税,而军盐不需要,利润自然就上来了。所以,军盐盐引是非常抢手的。
直到现在,军盐盐引依然是非常抢手的,炙手可热。扬州八大盐商,基本上都是依靠军盐盐引发家致富的。
本来,五军都督府每年的盐引数量,是有限制的,不能超出规定的数量。否则,就要影响到国家的盐税收入。但是,魏国公府每年开出的军盐盐引,却是规定数额的十倍以上。可想而知,国家的盐税都去了哪里了?
“这样的事情徐俌居然会不知道?不可能?”陈林满脸的不相信。
“他是真的不知道!”孟凡强努力的辩解说道。
他说,徐俌这个人,其实对于军队事务,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
既然没有什么兴趣,自然不会详细的过问军盐盐引的情况,更加不会是亲自查账什么的。
至于偶尔让身边的人查账,身边的人都是参与到军盐贩卖集团里面的,都是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的,当然不可能告诉他任何的真相了。所以,他是从来都不知道这回事。
偏偏南京兵部尚书只管调兵、用兵,却是不管养兵的。
对于王恕来说,他根本不想沾染两淮盐税这个烂泥塘,自然是眼不见为净了。
反正,就算是有天大的事情出来,受到责罚的,也是魏国公徐俌,和他王恕是无关的。他和徐俌又不是很熟。如果徐俌落难,王恕说不定还会暗爽。
大明朝的文官和武将,不对路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十倍的军盐盐引……”陈林沉吟着说道,“都是你们孟家全部得到了?”
“当然是不可能的。”孟凡强摇头说道,“是好几家内部分配的。否则,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