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诗仙剑序>第8章 琼浆玉液破诡计 太白圣宫闹浸礼4

.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

且说,这大祭司心里藏着一个梦,一个弥天大梦;想效仿女帝武则天,成为突厥女王。

但由于觞唐王朝将天下一统,使得四海大和,九州太平,无论大国也好小国也罢,都受到觞唐文化洗礼。加上丝绸之路阔溢,更使得各国文化交互,呈显大融合趋势。百姓眼界虽然得以大大打开,但却慢慢变得不再受皇室操控,东民西移、南众北调已是常象,甚至是空国死城、穷迁富赶,出现很多大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手段来将此种局面扼制和改变。于是,许多塞外邦族开始施行闭关锁国制度,想通过扼制文化输递来实现帝权至上,将百姓圈养成奴隶,永世为皇族所控。突厥本来也是如此,直到大祭司出现才有所改变,她觉得闭关锁国不是办法,长此下去国之必损,民之必反,皇之必亡。

可惜皇族不听,认为她这想法不切实际,对皇室有害而无利。眼见如此,大祭司便暗中施妖术邪法,唤来群狼咬杀百姓,并四处散播谣言,捏造出妖物作祟、群狼养子、子同狼伦、狼生十婴、婴为真龙等一系列弥天故事。经过番番计谋,大祭司终于在幕后成功掌得皇权,左右国政。

至于那狼群只杀女人不杀男人,是因为大祭司心里恨,恨自己生而为女,恨自己不可堂堂正正登踏帝位。同时,大祭司也知道男儿为力,如果杀尽,那对突厥是一种严重损失,或许还会带来灾难,被他国趁机来攻。所以,那狼群才只杀女人,不杀男人。

掌权后,大祭司先是废除闭关锁国这一条例,接着又在暗中动用皇权,建圣宫,立宗教,推出冷浸礼。想通过此举,让突厥百姓对外族时刻保持警惕和恐惧,虽与之来往,但不与之通婚,从骨子里让百姓只忠于突厥,只忠于皇室;亦如杀鸡,而儆猴。

故,李客之前打听到那消息并非是假,确有五个孩婴死于冷浸礼之上,只不过他们不是单纯被冻死,而是被大祭司给活活杀死。这冷浸礼看似是一种神明祭祀,实则就是大祭司一种杀人途径;但凡不守规矩条例者,都将受到死刑惩罚。

只是这惩罚不能放到明面上,得交由神明来施行,这样才能让所有百姓彻彻底底信服。于是,青翼蛇鱼便闪亮登场,成为大祭司最好的杀人器具,也是大祭司控制突厥百姓最好的手段。

那五个孩婴本来可以堕入轮回之道,转世为人,可大祭司却在圣池之中布下一道封印符纸,将他们魂魄困在圣池水底,并以邪法操控其左右,在不得自由。方才,大祭司把李白扔入圣池时,便暗中施法,号令水下五厮小鬼前来拖走李白,将其淹死。

在大祭司眼中,任何破坏她诡计之人,都如那眼中钉肉中刺,必需彻底根除,绝不能让任何人犯禁。这,也就是李白沉入池底久久不出,和被大祭司捏脖掐肉,虐待之因。

但让大祭司万万不曾料到的是,五厮小鬼刚把李白拖到池水深处,那青翼蛇鱼突然游身来抢。见状,五厮小鬼登时变得玩性大发,就和这青翼蛇鱼嬉闹起来。结果一个不小心,在那阴差阳错之下,李白竟把大祭司那封印符纸给无意撕掉,让五厮小鬼从获新生,得以自由。刹间,五厮小鬼心中仇恨登时爆发,当即化成五条水龙飞出圣池,冲着大祭司猛袭而去,欲要报得杀害囚禁之仇。

遂,有了方前那幕。

五厮小鬼怨气太重,袭来得也太突然,让大祭司措手不及,被打得狼狈,甚被逼到绝境险些直接丧命。可才不大些许,大祭司便然回过神来找到还手之机,当即二话不说,跳到半空就施展开妖术邪法。只见她将咒诀碎碎一念,手中巫幡摇摇一晃,五条火龙顿时霸气飞出,朝着那五条水龙袭去。

刹间,水火相抗,十龙腾飞,场面极其壮观。

可料大祭司实在厉害,才仅几个来回,五条水龙便开始渐渐变得势弱,难以招架火龙猛攻。又过片刻,就全部被打散成雨,纷落到地上原形毕露,化成五个魂魄。遂,大祭司高声怒斥道:“大胆孽障,竟敢在圣宫闹事。看我今天不把你们打得魂飞魄散,叫你们永世不得超生。”

话罢,大祭司顿然握紧手中巫幡法器,朝着五厮小鬼狠狠杀去。但料,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白竟骑着那青翼蛇鱼从圣池陡然飞出,直接撞向大祭司。

速度之快,如风似电;力道之大,如雷灌顶;不等大祭司作何闪躲,便被青翼蛇鱼猛地一下撞出丈外,口吐鲜血,仿若丢掉半条老命,动弹不得。趁此机会,五厮小鬼也摇身一变,化成五股青烟落荒而逃。

与此同时,那些守卫兵将眼见青翼蛇鱼飞出,顿然以为是神明显灵,于是纷纷放下手中武器,跪到地上顶礼膜拜;不敢乱动,也不敢说话。见此状,大祭司气得不行,本还想叫这些兵将帮忙阻拦,但现在看来已是无望。便就这刻,李白又再次骑着青翼蛇鱼朝她飞来,霸势汹汹,吓得她一阵心惊。想躲,可却浑身无力,疼得入骨;故,又被狠狠撞出丈外,生不如死。

“我儿威武!”

李客看得非常解气,若不是旁边还有守卫兵将跪着,他非得冲上前去猛踹大祭司两脚。还是月娃比较清醒,撤了撤李客衣角,示意他别乱说话,静静看着就好。

遂,又见李白骑着那青翼蛇鱼来到大祭司近前,只咯咯一笑,青翼蛇鱼便张开獠牙血口,朝着大祭司


状态提示:第8章 琼浆玉液破诡计 太白圣宫闹浸礼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