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攘夷志>第四十六章 前瞻

如此一来,文有侯明玉,武有宋清明,头上再顶着个陈修洁,这么大一张虎皮应该足够他扯成竿头大旗了。

简单的碰面,府衙派来的专人确认所有人都到齐后,陈迹就不再过分寒暄客套,趁着夜幕未曾完全降下,带人出了城。出了门洞,山东卫紧急调拨的一千士兵已经整装待发,而远一些的地方,影影绰绰的人影正往这边过来,只是碍于士兵手中的长刀,没敢再冲撞城门了。

淅淅索索的小雨还在落着,陈迹从马车上下来,随着府衙第一师爷沈士钊到了队列跟前,余光里,后方城门洞里大门已经重新关起来了。

队列前方那人已经上了前来,抱拳道:“山东卫昌乐千户所冯雪晓,在此候命,敢问二位谁是陈修洁陈通判?”

陈迹被那洪亮的嗓门吓了一条,转过头不由腹诽,自己这年轻轻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能够做到一府通判的年纪嘛。

沈士钊出声道:“冯千户请了。我乃青州府衙幕客沈士钊,陈通判尚在城中料理后续诸事,着我等与冯千户属下人马先往郑家凹。”

冯千户眉头皱了皱,声音微冷:“可有凭条?”随后视线落在陈迹以及后方大大小小的马车上,疑惑道,“这些又是什么人?”

沈士钊抽出一张盖有陈修洁通判大印的条子递了过去,随即解释道:“他们是城内商行的人。”

冯雪晓接了条子过来,扫过一眼,虽然甚是疑惑,却也不再多说什么,将条子还了回来,抱拳后回到队列那边,整队开拔。

陈迹招呼着后方看热闹的人回到马车,他则拽着沈士钊上了自己那辆,车队缓缓行进,陈迹撩起车帘看了看士兵队列,若有所思。

沈士钊对于这位陈府公子算不上熟悉,往常听到的也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这次参与赈济一事,在他看来也只是“小儿把戏”,大抵是陈通判想借此锤炼一二。不过与他并无太多相干,从碰面至今,对他也无甚冒犯之事,他也不会蠢到去平白招惹。

陈迹放下车帘,出声问到:“沈先生,能否为小子解惑一二?”

沈士钊闻言笑到:“陈公子请问。”

陈迹倒也不再客气,“不瞒先生,方才我看城外这昌乐千户所的队列,心中就有个疑惑,大昭军队的战斗力莫非都是如此……萎靡?”

沈士钊愣了愣:“也不尽然,辽东兵还是能打的,至于关内,大同镇袁珂,延绥镇孙尧庭几位总兵手下,亦有些能战之兵……而整个山东卫,是几支的……”

陈迹静静听着,待沈士钊说完,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什么,沈士钊也闭目休息,各自思衬。

一个时辰后,车队抵达目的地。

亲临现场后,陈迹对于这个选址暂且还说不上什么感官。简单的修整后,冯千户已经领着手下兵丁开始安营扎寨。陈迹喊了一众二世祖,撑伞走了一段泥路,半个多时辰后才回转。最后跟在他身边的只剩下侯明玉与宋清明。

一处小山丘上,陈迹望着下方模糊的轮廓,说到:“要想玩死那些家伙,可就看这一次了。”

宋清明沉默不言。

侯明玉脸色则变了变,咕哝道:“有伤天和。”

陈迹转头,笑到:“按着他们所谓的惯例,这种大灾之年是要死很多人的。”

侯明玉又道:“但能多救一个?我们为何又不救呢?”

“人力有怠,终究救不过来的。”

侯明玉也不愿再说半个字了。

陈迹顿了顿,深吸了口气,“早前我让人递给你们的东西都看过了吧?”

两人点头。

陈迹转身,三人往下方的营地过去,“来之前,老陈已经答应帮忙去探一探那位老大人的底,这事暂且不用拿到台面上说,私底下却要开始准备。”

“……目前来说,当然还是修建聚集点的事情。”陈迹很快将话题扯了回来,“明天青州府会下一份告示,所有流落到青州的灾民应该会很快聚集过来,在我们提供的帮助下,建设他们的临时家园。”

“始终依靠官府赈济,到底不是长久之策,而且后面过来的人情况只会比跟前这些还要糟糕。因此我们必须先在这些人中间将该有的规矩立起来,等到真正的难民潮涌过来的时候,情况才不至于烂到无法掌控!”

顿了顿,陈迹又叹了一声:“实际上这些都只是我一厢情愿,这种牵动数省的大事,怎可能是我们几个几句话就招呼得了的。”

后面两人不明所以。

三人行,落在旁人眼里就有很多考量。

临时搭建的中枢乌棚里,陈迹将事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有些大项则安排两到三人,一直杵在旁边的沈士钊眼睛眯了又眯,也在思量陈迹的这些安排。

青州府那本册子他也看过,切入点倒是很新颖,而且是从“卫生”这样一个从未有人在意的角度出发,当中又囊括了人心、管理、约束、秩序等等诸多方面。能够做到一府师爷的也不可能真是什么蠢人,当时侯厚琮并喊了他,两人又结合当下的状况,在当中做了些修补。如今只要青州府这边做出成绩,日后必然是要作为新的赈济手册了。

只是沈士钊并不知道那册子,其实就出自眼前这嘴上没毛的小子,眼前陈迹的侃侃而谈,他只当是陈通判的功劳。

“……一开始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该镇压的也不能手软,典型当立也立,千户所那边要成立几支巡护队……”说到这里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前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