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七杀恨>第五卷 麒麟献玺 第六章 招讨抚逆

这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为古弥勒佛的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完工,历时九十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七、八顷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用现代的比量,这大佛通高七十一米,头高约莫十五米,头宽十米,发髻一千零二十一个之多,耳长七米,鼻长六米左右,一对眉长的六米,嘴巴和眼长各三米左右,颈高三米,肩宽二十回米,手指长约八米,从膝盖到脚背二十八米,脚背宽约九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五、六丈长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所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半里之遥。右侧是唐代便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等等。

经过几十里的车程,秉忠一行来到乐山大佛足下,远远看去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不过一厘。

乐山大佛有着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有诗云:“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十八层螺髻中,第四层、九层、十八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左右各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很是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二、三寸厚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也有一个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亦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同时,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其碑文大抵也是模糊不清,不知所云,但旁边有一小石碑,却记载着山石可挖,宝藏可贮之事,行同仿佛是大佛开凿之始之文。

就在大西国灭亡的前几年,张献忠派遣最为倚重的义子之一张可旺率兵进驻灌县,并在民间搜罗了三百余名石匠到大观镇境内的青峰山采石。青峰山是青城山的一支支脉,位于大观镇境内,普照寺就建在青峰山麓。奇怪的是,张可旺监督数百石匠采石,却并未运出山,也未在山中修建任何建筑物或用铺路。采石半年,却连这三百石匠也未见走出山来,消失在青峰山中。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张可旺可能奉张献忠密令,在青峰山以采石为掩护,秘密挖掘山洞或修建地宫,用来藏宝,因为根据时局的发展,大西国政权已岌岌可危,转移财宝是情理之中的事。大概张献忠也料到如果清军灭掉了大西国,再要复辟是十分困难的事,作长期打算,必须埋藏财宝,以便将来之需。开采出的石材或者用来修了地宫,或者砌了山洞,也有可能掩藏在某处山坳。而采石的工匠,则全部杀害灭口。张献忠青峰山采石之谜虽然无人破解,但有几件事却与藏宝联系起来。其一,普照寺修建的石料传言是神仙之力,山裂石出,就如清道貌岸然光灌县钱璋文中所言。但极有可能是普照寺僧人偶然发现了张献忠开采的石料,取之用之。其二,普照寺不但发现了石料,也发现了张献忠所藏之宝的一部分。其三,张定国是张献忠最忠诚的部下,主管粮草后勤,大抵是张献忠的财务和后勤部长。而张定国的部下——后来到普照寺任住持的心莲和尚专程到尚未修复的普照寺开创基业,并从他开始普照寺才一步步走向辉煌。心莲和尚到普照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到青峰山护宝,奉张定国之命保护大西国藏宝;另一种可能是他知晓藏宝的秘密,到青峰山伺机取宝。古今中外,不断进行着藏宝与寻宝的游戏。藏宝者大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不但要选择藏宝之地,


状态提示:第五卷 麒麟献玺 第六章 招讨抚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