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忠王远征史>第二章 困兽犹斗3

阿六的担心不无道理,实际情况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李秀成非但没有什么现成的精兵、疑兵,连兵员也几近枯竭了。

花洲这地方地处大山深处,三里无平地,十里无人烟的情形很普遍。像山人村统共才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全部加在一起能有多少男丁?

童阿六带去思旺战场的“山林特遣队”一分队30多人,是山人村里最显性的兵员,几乎集中了各家各户主要的壮劳力。本来按李秀成的意思:“李家军山林支队”至少该达到3000人以上规模,而火速组建并投入战场的特遣队,序列编制应为四到六个分队,兵力总数500人左右,相当于一个营级战斗单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美好设想皆属于上校的一厢情愿。

征兵进行得异常困难。

上校叫千金大小姐王娴雅搜罗可能筹到的一切银两,派出胡以晃手下的所有亲兵队成员,挨家挨户发动老乡火线入伍。洪天王的亲兵队长胡以晃是本地人,考中过武痒生也就是“武秀才”,在花洲一带算是有头有脸、熟人熟面的地头蛇。由胡以晃带队,上校和王娴雅亲自出马,向乡亲们宣讲当兵吃粮、参军光荣的重要意义,同时实施金钱诱惑。甚而连高高在上的天王洪秀全,也暂且放下架子深入群众,积极参与说服动员工作。

其结果收效甚微!

勉强拉起来的第二分队不要提兵员质量了,单从外型看就比一分队那批人缩水了一大圈,而且高矮参差,面黄肌瘦,气得上校显些呕血。

可是相比随后组建的三分队,第二分队的人员素质可谓特级品,优秀中的优秀。

第三分队三十人的队伍构成已经明显偏向于老弱病残。附近的青壮年男丁甭管瞎眼瘸腿,上校一律来者不拒,到后来他又效法二战后期的日本军政府,一再放松入伍条件限制,从十二三岁的少年到年近甲子的老阿公,统统准许他们光荣参军。

假如客观条件允许,上校甚至不惜激起民愤,敢派亲兵队到各家强行抓壮丁!

可惜思旺峰以南差不多无丁可抓了。上校每成立一个新的分队,等同于在当地本来就贫瘠的人口结构上面刮一层皮。这样一层一层刮下来,当地三村五寨已绝少再能寻见长喉节胡须的男人。到第四分队正式编列,最后几名新战士破例收录了粗手大脚的农妇……

从此花洲别称“女儿洲”,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当地民间风尚几经演化,后来衍生出一个“倒插门”女婿,可同时娶两姊妹为妻的恶俗。究其罪魁祸首,上校李秀成当仁不让!后话不提。

其实上校心若明镜:似这等匆忙成军的草包队伍,拿来抗衡李典元那狗杂种装备着大炮火枪的精锐,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他在搜刮完周边的男人之后,又以类似的办法搜刮百姓们的床上用品。

奶奶个屁!人间正道是沧桑,歪门邪道又何妨?兵者,正奇相辅相成。当正路行不通之时,老子便只能采用疑兵诡计啦。

*********

整整一个上午,思旺墟方向打得异常胶着,枪声和爆炸声时紧时松,而处于山顶的李典元部并没有任何调动兵力的迹象。这短暂的空挡也给了上校从容布局的难得机会。他抓紧时间打造心目中的那支精兵——以童阿六从山外带过来的原二大队成员为骨干,各配火枪大刀,加上阿六、郜云官、刘永福、胡以晃等人,组成大约十五人的精干力量,每人配备两名亲兵队战士,三人一组,共形成十五个战斗小组。

别看这支临时构成的部队人数不多,但却是上校在现有条件下所能拼凑起来的最强战力。其中每一位带领亲兵的小组负责人,都属于分队正副队长或班排级头目,论军事素质、战斗履历、团队协同及单兵作战能力,较之清军只强不弱。好钢用在刀刃上,上校集中全部好手的做法,有些像抗日战争期间的士官团或军官敢死队。

用兵之道讲究虚实结合。眼前上校没大本钱玩实的,因此只能在“虚张声势”上头作文章!可李典元的狡猾凶狠非同一般,全部拿床上用品来虚的,这家伙未必会上钩,于是上校决定采取虚实相左的策略,在大张旗鼓的同时,纠集最强的战员战力和火力,给予李贼突然而巨大的杀伤,促使李典元确信李家军犹有余力,从而再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吓唬住李贼,哪怕赢得数日的喘息机会,上校便可以想方设法打通“落鹰峡”的空降通道,到那时李家军主力部队源源而至,战争的主动权跟胜负筹码就要易手了!

上述如意算盘最冒险的弊端是:一旦李典元识破了上校的诡计,倾尽全力击溃档在面前这股唯一的精兵,其余那些乌合之众压根不足以招架,山人村便只剩身负重伤的赖文光和光杆司令洪秀全了,搞不好会被清军一鼓成擒,使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夭折在襁褓里……

但是上校此时已别无选择,只能以这种奋力一搏的方式挺而走险!

快到接近正午时分,思旺峰上的大口径火炮开始发出怒吼。炮弹呼啸着飞向山下墟集外围的攻方阵地,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声震天动地。伴随着大炮掩护,大约一个中队的清军弯腰匍匐冲下山来,进击方向却是激战的思旺墟。

正骑在一棵大树叉上面观察战况的上校闻报大怔——难道守卫第一线的民团形势吃紧,导致混球李典元宁愿放弃洪天王这条大鱼,改为直接出兵增援山脚?或者


状态提示:第二章 困兽犹斗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