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身形庞大的巨舰拨开云雾,在云层中平稳的行进着。船只的两侧除了鳍型的船橹以外,还有巨大的轮桨在缓缓转动。
这种制式乃是海上专用的车船,能在云中天上飞行,自然是沧溟宗最引以为傲的“云梭”。虽然速度不及道国的“星槎”,可是沧溟宗原本也只求财,这种体型庞大专用于运载货物的云梭却是相得益彰。
这艘云梭是从兰州府开的,直下成都。虽然本职是运货,可只要给足了银子,捎上个把人也不是什么事。张如晦抱着玄裳就站在船边,两眼盯着云彩,眉头紧皱。
此番下巴蜀倒也不是他临时起意。之前他在思考如何避开京中来人的时候突然间想起来,林灵素曾经给他说过的“雷公箓”。
雷电身为天刑天威最犀利的象征,在人们心中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在汉代之前,雷神甚至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直到汉代之时才出现了两种说法:其一是汉儒“七经纬”中的《春秋纬·合诚图》所说,以附宝感大电绕枢而孕的故事推测“轩辕,主雷雨之神”;其二则是将濮州地名雷泽附会为雷神名。从本质上来说,这都是黄老道和汉儒的附会之说。
林灵素虽然发明出了五雷正法,让五雷轰顶的概念深入人心,可是要说到历史上最早在雷上打主意的人,那可不是他。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巴蜀有异术名为雷公箓。据林灵素所说,他曾经看过一本两百多年前的笔记,乃是葆光子孙光宪所著。这个孙光宪没什么道行,但是整理了一大堆资料笔记,合为一本《北梦琐言》。那上面曾经提到过在巴蜀有一种异术,名为“雷公箓”。当时祖天师张道陵建立的二十四治已经分崩离析,四代天师张盛早就带着全家老小去了龙虎山,于是“巴人鬼,蜀人仙”的外道风气就又开始死灰复燃起来。
于是当时便有人在高山顶或洁地建天公坛,用于祈雨,号称是开元中上帝所降仪法。但凡有牛羊敢靠近这坛,或者有人敢在旁边饮酒吃肉,当即便会被天雷震死。可是当时就有个人不怕这一招,招待客人时依旧喝酒吃肉。客人问起的时候,他便说自己受过雷公箓,和雷公是兄弟,有什么好怕的?客人提出要看雷公箓,他便拿出数卷箓书来给人看。上面要么画着壮汉以拳磝地为井,这叫做“拳扠井”;要么画着一个人背负薪卉,这叫做“一谷柴”;再要么就是以七手撮山簸之,叫做“七山簸”。
能避雷自然就能御雷,无非是道行高低的问题。当时江陵一带有一李姓道士,也会用这种法门。在张如晦看来,这种作风妥妥的外道一流,纯属是狗肉上不了台面。那个姓李的当真也好意思说自己是道士,怎么看都只是方士术士一流的小角色——不然在以御雷出名的角色里面怎么没有他的姓字,只能让旁人在笔记里顺带记上他一笔?与其关心这个,还不如去考察一下那个人所谓的天公坛,看看被天雷震死是怎么回事。
可是林灵素就说了,既然前人有这个法术,那也算是咱们这条路上的开拓者。有可能大家思路接近,也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子,互相参照参照,说不定还能有新的启发。再说了,就算没有什么收获,权当是凭吊先人不行么?
以林灵素的性格来说,无利不起早才是真的。对于这样的小角色,他不一口唾沫直接啐上去都算是有涵养的,凭吊先人云云只怕是用来搪塞张如晦的话。不过说到底,林灵素当年的确没找到这个雷公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巴蜀已经入了正一道盟的地界。
五百年前,百忍道首崛起于草莽,平天下,立道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道派都能接受太平道的理念,其中以龙虎正一道为首。在将佛国赶出九州之后,这些产生了分歧的道派便纷纷南下,以龙虎正一道、茅山上清派、阁皂灵宝派这“符箓三宗”为中心,聚拢在正一道的旗下,号称正一道盟。并且效仿当初的祖天师张道陵,建立了二十八治——起初二十四治后来又被扩充了四治,正好上中下各八治,对应二十八宿,付天师奉行布化。
太平道有三十六方,正一道对应着也有二十八治。于是太平道国和正一道盟划江而治,就这么隔江相望了整整五百年。
不过说老实话,太平道国和正一道盟的关系并没有像和天竺佛国那样紧张,一见面就要分个生死。毕竟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什么事都是可以谈的。所以双方不仅没有打过一次,边界管理也宽松的紧,不然张如晦可没法到正一道盟这里来。起初征西之时,张天师也放过话,说有需要相助的只管说,正一道盟定会鼎力相助——当然了,说是一码事,做又是另一码事了。这是太平道国征西,让正一道盟掺一脚进来算什么事?于是到了最后也就是船队借道正一道盟,从海上去接应。再之后怎么了大家都知道,这里也就不说了……
林灵素实在不大好意思在张天师的眼皮子底下掘东刨西的,只好作罢,所以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如晦的肩上。林灵素嘱咐他务必要去见识见识雷公箓,当日没修五雷法时的说辞是增长见识。现在张如晦已经改修了五雷法,那就更该去看看了。
可是巴蜀这么大,再加上江陵所在的荆州,足足三个州府的地方——三个月能找完就见了鬼了。从内心深处来考虑,张如晦自然是更想去江陵。陆九渊现在正驻军在荆门,两地相去不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