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月,中山郡郡府。
夜已经深沉,郡府大堂里依然灯火通明,堂中坐着几个人正在议事。
坐在首席是个四十多岁的文官,正是中山郡布政使张启鸣。此刻,张布政使神情肃然,他问:“这么说,孟聚本人已经到并州了?”
“是,张藩台。我们的人传回确切的消息,朔州巡抚孙翔主动反叛,投靠了东平。今年年初,东平大都督亲自率部大举南下,过境朔州进入了并州。元宵刚过,并州布政使李海就宣布投降了,东平兵马兵不血刃就占了并州。”
张启鸣叹口气,他望着堂外一片漆黑的院落,沉声说:“东平军自二月起就进驻并州了,北疆大都督本人都一直留在并州——你们说,并州都拿下了,他们还不走,这是想干什么呢?”
几个武官都没有答话,但他们那沉重的表情却是给出了〖答〗案:中山郡与并州毗邻,东平兵马已经到了并州,若是继续南下的话,中山郡就摆明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了。
“诸位,东平大军云集并州,对我郡虎视眈眈,形势危急——倘若东平兵马真的进犯我中山郡,诸位有何良策却敌?”
兵马使黄南起身禀道:“藩台大人,末将已经下令集结郡中的乡壮民勇,严加戒备,防范东平军南下。如今,我们已募集了两千民壮,正在对他们严加训练。”
听了这话,张启鸣并没有显得轻松。他问道:“黄将军,倘若东平军真的进犯我郡,以如今兵马。你可有几成胜算?”
“这个。。。”黄南踌躇着,他无法回答。
张启鸣一个个地望过众将,在他的注视下。武官们局促不安地扭着身子,脸露不安,没人敢与张启鸣的目光对接。
张启鸣失望地叹了口气,却也知道,面对强势南下的东平兵马,连将领们都失去了信心,这仗根本没法打了。他烦躁地闷哼一声,背着手在大堂里急速地走来走去。
走了几圈。他问:“给元帅的求援信,还没有回音吗?”
就在一个月前,孟聚刚进并州的时候,未雨绸缪的张启鸣就已经向拓跋雄的中军发去求援信了,但无奈,不知是在道上耽搁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至今未见行营回复。也未见援军。
兵马副使曹渊答话道:“大人,末将听到一些传闻,听说相州那边,元帅的战局也不是很顺,怕是。。。暂时顾不上咱们这边了。”
军官们心虚地望着张启鸣。心中隐隐恐惧:形势已经明摆着了,东平兵马来势汹汹,不但有孟聚这个绝世凶悍的猛将,单是战兵就有数万人,斗铠上千——这样强势的兵力,岂是中山这样的小郡能抵抗的?
军官们在恐惧,他们倒不是怕东平军打来——东平军打来,大家还可以投降嘛!他们怕的是布政使脑子发傻,要抵抗到底的话,那大家都被他害死了。
军官们交换着诡异的眼神:到时候,倘若布政使真要发傻的话,那也没办法了,大伙只好把他绑起来交给东平军算了。
好在,张启鸣看起来还没愚忠到那地步。他颓然地坐回了椅子上,叹道:“皇上援军一直迟迟不至,我中山郡兵微将寡,如何抵抗东平的狼虎之师?诸位,你们都给说说。今天,大家尽可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言者无罪。”
听得上司这样说,军官们都壮起了胆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大人,东平兵势正盛,那孟聚据说有万夫不敌之勇。我军若与之正面为敌,无疑以卵击石啊!”
…。
“东平军势大,与之硬抗实在殊为不智,我们需得另辟蹊径。。。便是暂时委曲求全,那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北疆孟大都督虽是武将出身,但这人名声倒是不坏,还懂得礼贤下士,胸怀颇为开阔。听说,朔州巡抚孙翔和并州布政使李海投降以后,大都督都将他们留任原职了,我看我们中山郡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大胆,你们这是要投逆吗?”
“哎,李兄勿要激动,大人都说今天是言者无罪了。何况,谁是逆了?两边都是大魏的皇族,成王败寇,这还真说不好呢。”
“这倒是真的。慕容家跟拓跋家两家斗得厉害,他们是为争皇帝,咱们可犯不着为他们送命。他们都是皇族,谁坐天下对咱们还不是一样?”
“这倒也是啊!大人,既然元帅一直没有派援军回来,那咱们也真不要死撑了。倘若东平军真的打过来,那咱们不如。。。干脆就降了算了!”
终于有人把这句话说出来了,众人都是一震,文武官员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张启鸣——在方才的争论里,中山郡布政使一直阴沉着脸不说话,众人也无从窥知他的心思。
张启鸣正在紧张地思考着。部下们提出要投降,这并不让他意外——因为他自己也在暗暗想过这个出路。
对张启鸣来说,他对拓跋雄并没有多深厚的忠诚感,当初投降边军纯是因为边军势大而已,现在效命于慕容家的孟聚打来了,投降倒也不是不能考虑的事。
张启鸣唯一担心的是:若是降了孟聚,对方还会同意让他继续留任中山郡布政使吗?
虽然在朔州和并州两地,孟聚同意把当地的降官留任,但张启鸣还是不怎么放心——千金市马骨,往往只是针对第一个的待遇,后来者若是个个都想跟着把马骨头卖出天价,这未免也太天真了。
除此之外,张启鸣还有一桩心病:他与朔州巡抚孙翔是同乡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