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习近平用典(第一辑)>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摆脱贫困·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等文中引用

■解读

怎样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如何将民生至上的价值追求化为行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这正是习近平同志引用苏辙名句的深意所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偏差:一说到扶贫,就扛着一袋米、提着一壶油到贫困户家里,做个花架子、摆个好样子;一说到基层,就大张旗鼓地下乡,席不暇暖就已拂袖而去,只求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音,至于民生疾苦、实际问题,则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就是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不能去民之患、解民之忧,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执政为民。正因此,习近平同志还多次强调“以百姓之心为心”,实际上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解决实际民生问题,面对民生疾苦,要像对待“腹心之疾”那样,严阵以待、必欲除之。

■原典

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

——﹝北宋﹞苏辙《上皇帝书》

■释义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见解,苏辙遂于是年三月上书神宗皇帝,力陈对新法的看法。在《上皇帝书》中,苏辙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多有切中肯綮之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便是其中之一。句中的“腹心”即肚腹和心脏,都是人体重要器官,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

苏辙的学问以儒学为主,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可以看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观点受到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孟子提出“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君主要把百姓的忧乐当作自己的忧乐。苏辙向宋神宗提出这一观点,意在让皇帝推己及人,与民同忧,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同时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说明“去民之患”,刻不容缓,不可稍懈。


状态提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