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唐出没>第211章 远航2

刘雨生硬着头皮道:“殿下,随从是不是太多了,草民一时半会也凑不齐这么多啊!”

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都是正值壮年之际。

若自己能短时间内召集这么多人,那自己离死也不远了,这是要起兵造反的前奏啊。

李泰摆摆手,说道:“你先别急,他们出力,本王出钱,一年十贯钱薪水,出海之前,提前发放五贯钱,用做安家费。”

刘雨生不由称赞魏王出手就是阔绰啊,怪不得现在凑不齐货物的钱财,赚来的钱财,读花出去了。

几个月前,魏王大肆采购的事情,刘雨生当然知晓。

那情形,真的不能称之为采购了,用扫货来形容,更为贴切一些。

李泰继续说道:“一般情况下,此次出海,一年内差不多就能返回。”

第一次远航,纯碎是为了积累经验,没有必要航行太远。

“如此的话,这出海随从人员,草民能很快就能凑齐。”

刘雨生不是无的放矢,现在大唐,平均下来,一年交赋税,平均下来,每户也就是四贯左右的样子。

贫穷的地方,赋税交的更少。如脚下的华亭,每户人家能交一贯钱,就不错了。

一人一年能赚十贯钱,想要赚这钱的人,大有人在。

只要消息放出去,来报名的人,必将络绎不绝,还能会缺人?

这么简单的事情,刘雨生不明白魏王为什么会交给自己。

至于出海危险?

高额报酬的事情,哪有不危险的。

“第四呢,此次出海,你也要跟随。本王希望你能将带去的货物,卖个好价钱,回来时,带些有价值的东西回来,顺便将五十艘商船装满。”

刘雨生应声道:“草民必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心思聪慧的刘雨生,明白这是魏王对自己的考验,成败就在此次远航的收入。

更加吃惊魏王对自己赋予的权利,虽没明说,亦能看出来,此次出海,在商贾方面,是自己说了算。

又聊了几句,李泰就让刘雨生回去准备了。

在远航方面,除了这两个主要方面,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解决。

如海图,司南,还有如何预防败血症等等。

海图的事情,就交给张庆生,他对这一块熟悉,知道能从哪里得到消息。

司南,也就是指南针,虽水师里面不缺司南,李泰还是制作新的指南针出来。在稳定上,比司南好上不少。

败血症嘛,李泰纯碎是白担心了,作为吃货的先驱们,在船上种蔬菜植物,养家禽,在大唐是常见现象。

所以中国古代,得败血症的列子不多。

……

三天后,刘雨生又只身来到军营。

看着风尘仆仆的刘雨生,李泰不由问道:“事情办的不顺?”

刘雨生摇头道:“启禀殿下,商贾也想派出商船,跟随殿下一起出海。”

“禁海令”,李二已经下达,虽然市舶司还没有成立,由华亭县衙代为处理,可不由让商贾们担心。

要知道魏王手下可是有着不少的水师,谁也不知道这些水师什么时候出动,以官方的名义,清剿出海的船只。

其次,魏王的船队,出海贸易,有着水师护航,在安全上,大大的提高,不用提心吊胆的防着海盗,或者说给海盗交过路费。

李泰未做思考,直接回道:“进出口关税,暂定都是三成,同意的话就准备好货物和商船。”

什么货物,报什么样的关税,这不是李泰擅长的,也是现在大唐都不懂的地方。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的完善,一口吃成胖子,李泰没有这个实力。

刘雨生身为商贾,知道大唐的商税,忍不住道:“殿下,这关税是不是有点高了?”

李泰淡然道:“这只是本王初定的税率,日后会不断的完善,有些货物在税率可能还会提高。”

听到税率还会提高,刘雨生不敢在回话。

对于海商,刘雨生还是不太了解。

毕竟大唐出海贸易,基本上都是海商世家。

别人想出海,也很难找到门路。

海图,人员,海外关系,这三点就制约了他们不敢轻易出海。

李泰继续说道:“出海贸易,不要用寻常的眼光去看待,就像汉代的丝绸之路,我们这边普通的丝绸或者瓷器,到西域都能卖到天价。”

“出海之前,你要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是金子,还是石头,得要看需求!”

“是,殿下!”

离开了魏王营帐,刘雨生满脸愧色。

……

转眼间,一个半月时光,一晃而过。

华亭码头。

刺骨的寒风,从江面扑面而来,脸上像刀刺般疼痛。

李泰紧紧身上的皮裘,对着身边的张庆生道:“此番出海,安全方面就交给你了。”

张庆生志得意满道:“请殿下放心,卑职定不负所托。”

看着武装到牙齿的战舰,张庆生自信,在海上没有人是自己的对手。

李泰担心张庆生骄傲自满,提醒道:“张校尉,你此番的目的是保护商队,不要寻衅滋事。”

“当然,你是船队的主事人,有临机决断的权利。”

随后,李泰将远处的刘雨生招呼过来,第一次将刘雨生介绍给张庆生。

“张校尉,他叫刘雨生,专门负责此行的商贾行动。”

张庆生闻言,连连拱手道:“原来是刘财神,真是久仰大名。”

身为江南本地人,刘雨生的大名


状态提示:第211章 远航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