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生如戏唱>第一百四十九章 上山

举目四望,云海苍茫烟云缥缈,好一个空阔的高天世界下山时,夜里的风刮得也特大,三人也特冷也特累。

小半仙强势比较重冷得直打哆嗦,莫言心把外套给了小半仙穿。

穿过参天大树和层层植被覆盖的山坡,几人也渐渐出现在山道尽头。

忽见前侧面高地上现出大片树林,四面均是田亩环绕,暗影里却未见有房舍。

仰望天空星月无光,像要下雨光景。

再走一段便是一片漆黑,风中时有雨点打到。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三位施主若不嫌弃,就在鄙寺住一晚吧。”

小半仙暗中一惊,虽然自己受了伤,但警觉却还在,听这人的声音离自己不过两丈开外,可自己却丝毫没有察觉。

小半仙看了眼莫言,莫言沉声道“去看看。”

三人继续往前走,果然两丈之外站着一个白须白眉的灰衣僧人,灰衣僧人见到三人合掌念了声佛号,“阿弥陀佛,三位施主宅心仁厚,请随老和尚来。”

小半仙却站在原地没动,这老僧来的太古怪,现在他们三人中两人受伤,他不得不防。他仔细看过老僧,老僧的确是凡人,周身气场灵力也与普通人无异,但愈是这样愈可疑。

老僧微笑道“怎么,怕老和尚害你们吗?”

小半仙笑了笑,道“这种时刻不得不防。”

老僧道“你瞧那山上。”

三人转头去看,就看到火光忽明忽灭,老僧道“走吧,他们可要下来了。”

三人互相看看,莫言对小半仙点点头,小半仙这才道“请问大师要带我们去哪?”

老和尚笑道“自然是弘法寺。”

小半仙一想,这山中只有弘法寺一座寺庙,现在他们有伤在身,又没有马车,去哪都会被发现,最危险的地方

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

前段时间有朋友留言,问我能不能每次更新一个具体的描写,比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其实关于描写,曾发过相关文章,可后台回复“描写”。只是那篇文章涉及到多方面的描写,讲得比较泛一点,大家可能觉得可操作性不强,于是打算把每一个描写细化来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就从外貌开始讲起。

中,人物的外貌描写重要吗?并没有那么重要。这里我们要抛开哪些经典的传统来谈,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自己看过的,你喜欢的,你或许还记得它的主要人物,记得某个有意思的情节,但主角的外貌特征你还能记得多少呢?

一、外貌描写包括哪些内容

人物的外貌即指的是人的肖像,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

外貌描写即对以上的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很多新人写手在外貌描写上通常恨不得把人物的每一项五官、穿着的颜色以及品牌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到头来,花费了大量笔墨,读者对人物的面貌仍然是模糊的。

二、什么时候描写人的外貌

1开头人物出场时

当中人物描写是从人物的出场开始的,这种例子特别多,在开头就描写外貌能让读者第一时间对该人物产生印象,能大致脑补一个人物形象。

我随便在上找几篇,比如耳根的《一念永恒》,开头就是主角登场,作者就顺带把外貌带出来了。

清晨,村庄的大门前,整个村子里的乡亲,正为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送别,这少年瘦弱,但却白白净净,看起来很是乖巧,衣着尽管是寻常的青衫,可却洗的泛白,穿在这少年的身上,与他目中的纯净搭配在一起,透出一股子灵动。

忘语的《玄界之门》,也是第一章人物出场就描写外貌。

石牧盯着眼前的青衫老者,缓缓问道。

年纪不过十四的他,因为常年皮肤微微黑红,但浓眉大眼,个头比一般同龄人高出小半个头去,破旧衬衫内,更隐约现出凸起的一块块精壮肌肉,目光深沉,给人一种充满野性的桀骜不驯感觉。

中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给到一定量的外貌描写显然是不现实的,要突出谁,便多下点笔墨写谁,一个围观群众需要细致描绘他长什么样穿什么样吗?

2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出现时描写外貌

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出现时,为了使外貌与情境想融合相映衬时通常都会用到外貌描写,比如人物心情不好时通常皱眉、双唇紧闭的状态,男女角色即将赴约的刻意打扮等,这些情境下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不能动不动人物一出来就描写外貌,假如描写一个美女长发飘飘,如果通篇文字,这个少女一出场就来一个“长发飘摇”之类的文字,那这种文字就反而成了累赘。

3在想象中描写人物的外貌

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中的人物回忆起某个熟悉的人,会带点那个人的外貌描写,例子一时想不起来了,大家应该都懂的。

三、人物描写方法

1抓住人物的典型外貌特征,其他的统统“藏”起来。

所谓典型特征,传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三国中关羽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张飞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西游中孙悟空的尖嘴猴腮,红楼中林黛玉的似蹙非蹙眉,似泣非泣目,神雕中肌肤胜雪,白衣轻纱的小龙女。

这些经典的虽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但事实上却很难模仿。

怎么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九章 上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