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仙侠修真>生如戏唱>第九十六章 半仙昏迷

小半仙说:“这样是最好了,这三道清心符夫人将它烧成灰烬后化水分给府中人喝下,能解秽气。”

说话时小半仙的脸色带着病色,中气也显得又些余气力不足,说这话出口,已耗费去了一多半,便连手指都禁不住颤抖了起来。

林氏道:“多谢先生。”

小半仙浅浅一笑,优雅地拱拱手:“还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林氏道:“先生是老妇救命恩人,自然当讲,老妇恭听。”

小半仙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句话之中小半仙想让林氏知道,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的一天。

听到这句话林氏浑身一震,面色忽青忽白,嘴唇嗫喏了几下,才道:“老妇明白了。”

小半仙一拱手:“那在下先告辞。”

在小半仙看来所有人的印堂黑气都消散了,唯独林氏印堂还有这个黑气。

至于为什么会有黑气,这原因小半仙不说,并不代表他不知道。

头顶三尺有神明,这个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是做了恶事,就会有因果,无论林氏怎么瞒天过海、掩耳盗铃,也逃不过小半仙细致入微的观察。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纸是包不住火的,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总觉得自己做一些事、搞一些名堂是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的。

但是在尘世间这片浊流里面,要清者自清,要懂得分辨是非黑白,谈何容易。

小半仙曾记师傅说过,可叹人间千百年,见惯红尘飘摇过,却仍是不明白——人心最可怕处。

人心无外乎“无中生有,以己度人”几个字,一个多疑一个多心,真真假假间,恐怕自己都分辨不出自己是真心还是假意。

痴心的那个自顾自地痴心,疑心的那个,也自顾自地疑心。

明知却假装不知;本来对真相始末一清二楚,却要费尽心思编造瞒天过海的谎言。

同时拥有两种抵触的意见,虽识其互相矛盾处却依然相信两种说法并行不悖。

要活在这人世之中,想要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

一旦有旁人见证的。不管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者的目光,而自己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

在小半仙看来有人群在场,就考虑人群的感受,从而在意别人的看法却忽落了自己的本心,这就是活在谎言中。

这世上的一切事情,若真要当它没有发生,它就可以在你意识中毫无意义地隐去,真切地如同没有发生。

这是另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掩耳盗铃,若用一种优美的说法来讲,便是境由心生。

小半仙也明白人性真的是这世上最难以琢磨的东西,施恩者未必得报,作恶者苍天不管。

人间至苦,是付出而不为人所知所解。

人间至喜,是心意为所爱者全盘洞彻。

有的则以为自己演技好,而且左右逢源,会有人“罩着”,出不了事。

更有甚者看到周围或身边的人搞小聪明、耍小伎俩得了好处、占了便宜,甚至得势又得利,于是也跟着来。

他们却不知,有道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聪明人懂得取舍,愚人容易动之以情——小半仙知道这就是这世上大多数人的生活。

都既非君子又非小人,不怎么聪慧,但也不至于愚昧。

要让无数这样的人都心甘情愿地聚在身边,头一件事,得‘取信’于众。

而听命于人者,容易受别人影响,能影响别人的人,才能聚齐千军万马。

小半仙心里其实跟明镜一样,他一直都清楚,自己的存在对谁都是多余的,他也无意被卷进这红尘是非中来。

注定是一枚无关紧要的棋子,会像身处虞城那条暗河中一样,身不由己地被卷着走。

小半仙也知道有时候老天也挺公平的,一个人有一样长,便有一样短。

譬如聪明的人大多想得也多,一辈子过得不见得比傻子轻松,

譬如总是琢磨人心,城府深厚的人,看人总是有固有的角度,却往往不如不谙世事真性情的人有一种近乎神奇的直觉。

人世繁复,不可深思,深思即是苦。

小半仙却被这些日子以来被虞城的粉饰太平的安乐欢喜蒙住了眼,生出贪心,似乎想要抓住一点什么东西。

这一切不过都是自欺欺人罢了,于是小半仙拒绝去细想以后的事情了,活在当下不去想将来种种问题也好。

一些事情不要去分析它。小半仙觉得理性这种东西也许是低级的。

小半仙觉得事情不必想,到了眼前,去做就行,真的不必多想。

这世间万物的事情,都会按照它既定的规则和秩序往前走。

就好比那众生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就比如人生在世,每天都在经历忽然的事情,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连接着出现。

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然后就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眼前的世界。

现在小半仙已经慢慢的发现,放下及忽略,胜过一切的算计。

世间多求而不得之事,其实只是世人不懂得何为以退为进,只说是造化弄人罢了。

再重新来一次,发生过的事,就能像桌子上的尘埃似的,一块破布就抹去了么?

人心又不是石头做的,蒙了尘用清水冲洗一遭,就干净如初。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现在林氏做坏事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半仙昏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