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问,这个有故事的吹箫人便是伍子胥。
他和白公胜进城后,过了数天乞讨与露宿街头的日子,便将白公胜暂放在郊外一座荒废的瓜棚里,嘱咐他不要乱跑,自己则独自一人进城寻找结识高层的机会。
其后几日没有什么效果。
而且伍子胥为人心机深沉,尤其在楚国的敌对国吴国,更不敢轻易暴露真实身份。
父亲伍奢作为楚国高层,曾经告诉他楚国的密探同样散布于吴国首都,或收集情报,或雇佣刺客暗杀吴国高层。
万一被费无极发现了自己的行踪派杀手过来,我在明,敌在暗,危险重重,况且还牵扯到白公胜的安危。
本来以他的能力和强健的体格在梅里城混口饭吃不成问题,比如做个家丁护院或者打个下手什么的,但那样一来,想要接触高层不知猴年马月了。
思来想去,伍子胥狠了狠心,决定采取极端方式,就是佯装疯癫,将乞丐之路进行到底。
首先是改变形象,别头发的竹簪收起,一头白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脸上涂上一层灰,赤着脚,手里捏着一管斑竹萧,在楝树弄来回吹箫乞讨。
伍子胥本来貌相奇特,很容易被人认出,如此改头换面,估计那些奸细站在对面不见得能识破。
当然,他来人流密集的楝树弄行乞的目的并非单纯填饱肚子,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复仇的初衷。因为算卦相面的人多,也是消息流动性之地,藏龙卧虎。
然后他为引起注意,还特意编了一首箫曲,类似于《阳关三叠》,名为《楝树三叠》,一叠比一叠情绪递进,令人印象深刻。
如此过了数年,幸运女神似乎忽略了他。
看着年幼的白公胜一天天地成长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新生的头发确确实实是白发。
就像父亲伍奢悉心教授公子建那样,伍子胥开始教授白公胜学问。
“员叔,你说咱们的仇还能报吗?”学习之余,白公胜偶尔会问此类问题。
“能!一定能!”伍子胥抚着他的头,每次都无比肯定地回答。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当然,那时《孟子》还没有问世,伍子胥说不出这样的话,但他的心境和这个差不多。
不过说实话,他一度也曾产生过一丝迷惘,血海深仇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报。
看不到希望,若不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强大的复仇信念支撑着,他恐怕就放弃了。即使如此,他也感觉时刻游走在濒临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或许上苍被他坚强的意志感动了,一缕阳光照到了他。
这一日和往常一样,伍子胥正吹箫过市。
“先生,留步!”忽然在身后有人轻拍他的肩膀。
伍子胥放下洞箫,回头一看,面前是一名面色红润的长须老者,目光如电般凌厉,仿佛能直透人的内心。这时,他正死盯在伍子胥的脸上逡巡着。
而且老者在称呼上用了客气的“先生”二字,不像平常人们称呼他“老丐”或者“疯老头儿”那样。
这反而立刻引起了伍子胥的警觉,迟疑着问道:“老丈,何事?”
“听你的箫声与歌声悲壮苍凉,不似吴曲,先生应该是楚国人……”老者忽道。
伍子胥默不作声。
“在下被离,老夫刚刚搬到楝树弄月余。我已经观察你很久了,从没见过你这种相貌的人,这个……怎么看,怎么像个异国亡臣之相……”
被离,吴国最出色的大相士,也是公子光的心腹。
吴王僚破坏了传位规矩,心中不服的公子光怀恨在心,一心想要取而代之。可是吴国群臣都是吴王僚的党羽,公子光身单力薄,无奈之下只有慢慢等待时机。
为了不引起吴王僚的怀疑,他大部分扑在研究相术上,后来拜被离为师,并让被离借相面之机暗中网罗人才,收为己用。
被离观察数日,便发现了伍子胥。
这时的伍子胥并不知道其中细节,却暗暗吃了一惊,在不摸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也不敢承认。
同时他暗道,万一对方是贵人呢?机会一旦错过了必定追悔莫及。因此又不想不承认,一时进退两难。
最后他愣在当场,神色变换,却局促无言。
“先生莫怕,我不是加害你的人,只因见你状貌非常,十分诧异,又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够长成先生这种异相……”被离的洞察力极其惊人,一眼便看出了伍子胥的顾虑。
伍子胥依然沉默不语,他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被离再次仔仔细细地审视着他,似乎在确认,过了一会儿目光定在他脸上,凛然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先生是……伍子胥!”
对方慧眼如炬,一语道破了自己的来历,伍子胥一时毛骨悚然,脊梁沟登时出了一身冷汗。
还没等伍子胥说话,被离又道:“如果是的话,我可助先生复仇!”
人的心理很微妙,没有被识破时还能挺住,相反一旦秘密被揭破,极少有人能坚守下去,更何况伍子胥已经保有这个秘密许久了,他实在是无法忍受这种巨大痛苦的精神折磨。
他决定豁出去生死在此一搏,哪怕死!
想到此处,他佝偻的胸膛猛然一挺,气质陡然一变,凝如山岳:“不错,在下正是楚国亡臣伍子胥!”
被离抚掌而笑:“楚国大臣,太傅伍奢之子,不可多得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