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月出祁连>23、军情

赵芸儿准备回会川城一趟,结果还未成行,在吃早饭的时候,就被从外面匆匆而来的赵邻给打断了。

“启禀太后娘娘,有五百里加急的军报。”

“知道了!”赵芸儿答应了一声,中止了早餐,倒有些惘然,这是她第一次收到紧急的军情报告,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是好。在返回文华殿时仔细想了一下,吩咐将奏折先呈到御案上,同时让赵邻在门外随时等候着自己的命令。

军报是从河东太原府发来的,河东北路兵马置制使高世宣奏报:云州之地的金军,已经开始向南进军,驻防朔州一带的折家军放弃了朔州,退守武州,雁门一带军情危急,如果想要保住忻、代之地,还请朝廷这边速派援军。

赵芸儿对于河东的地形和军事部署并不太了解,但是雁门关是太原城的门户,这点她是知道的。因为是五百里的加急军报,不能耽误,略微沉思了一下,便即喊道:“赵邻!”

赵邻从门外进来,肃立说道:“属下在,太后有什么吩咐?”他是赵芸儿的本家侄子,现在任御前统领,但却不敢以自家里的称谓来称呼赵芸儿为姑母。

“派人去请赵帅和刘帅过来,哦,还有张灏、沈深两人,有紧急的军务商议。”

此时已经出了太阳,刘法和赵隆正准备上朝,已经到了皇宫里的枢密院公事堂里,两人在得到消息后,很快就到了文华殿,过了一小会儿,张灏和张远、沈深两个也赶到了朝堂。赵芸儿命赵邻在文华殿里悬挂了一幅巨大的西北地区军事地图出来,上面的山川河流等倒也算是可以一目了然。

等到地图被挂起来后,赵芸儿在看了后便说了一声:“这河东之地三面环山,倒是和陇右的地形有些相似。”

“太后说的是!”赵隆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说道:“但这雁门一带的山势,有点和兰州这边差不多,桓山一线,有许多关隘有是车马可行,而且那里的山岭根本阻止不了步军翻越。”

赵芸儿没有听得特别明白,于是皱着眉头说道:“还是安国原来说的对,这皇帝坐在御阶上听政,有些事无法弄清楚的,只好不懂装懂。这军事会议,还需大家围在地图前才说的明白,枢密院北面的那座偏殿,可以改作专门召开军事会议的地方,里面放上张大桌子,上面摆上地图,以后再议论军务,大家就坐在桌边上开会罢。”

刘法楞了楞神,转而看向一旁立着的赵邻,又使了个眼色。

赵邻会意,上前一步说道:“谨遵太后谕旨!”

赵芸儿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雁门关不是一直号称北地第一雄关么,怎么不好抵御金人南下?”

“那是因为原来匈奴和突厥人,甚至是后来的契丹人都以骑兵为主,后来辽人步军逐渐增加,雁门关一带就经常被辽国突破进来了。”赵隆在继续解释道:“现在的金人,接收到不少当年辽国和宋地的步军,攻城的水平也大有长进。所以雁门关一线,想要防御起来,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我们的兵力要比敌人雄厚。”

“我们的兵力比敌人强,为什么还要守?”赵芸儿有些奇怪地问道。

刘法笑了笑说道:“太后勿怪,这都是原来宋国那些不懂兵事的文官们弄出来的事,他们满脑子里就会想方设法怎么抵御,从来就没有主动出击的意识。而且原来的赵宋官家,也决不会允许武将们擅自出战,否则即使是打了胜仗,也会受到处分。就比如当年安国救援老夫那一仗,要是没有高俅和刘仲武两人在中间代为转圜,他救了老夫性命,也极有可能会受到处分,要不怎么可能会一点功劳也没有。”

赵芸儿在听后沉思了一下,这才缓缓说道:“赵宋自立国以来,是对武人限制的死了些,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队战斗力的发挥,但是如果武将手里的势力膨胀,确实也有可能会像五代期间一样,皇帝不停换来换去……这种事情,总需要找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才好。”

刘法略微迟疑了一下,又继续说道:“兵为将有,这种局面就很难得以扭转。实际上安国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慢慢作着一些改变,就是在试图恢复隋唐时期的府兵制,以屯垦各军来代替过去的北府兵。现在河东各军,大部分就是由这样的屯驻军所组成的,否则他在收复河东后也不会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去清算那些投靠金人的地主集团,实际上就是看上了人家的田地,好为了军屯作准备。咱们西军中向来不以军功授田,开垦出来的土地为各军所有,也是为了避免以后的土地兼并。”

赵芸儿点了点头:“哦,原来如此。屯驻各军要比原来的征募兵战斗力强么?”

赵隆摇了摇头:“军队的战斗力在于训练,和来源关系不大。安国当初大规模推行军屯制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募兵制的缺点,兵为将有,那样很容易形成军阀。实行驻屯兵制倒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麻烦。”

“从现在的情报来看,金人似乎是解决了储位的争端,看样子这回是准备全力对付我们。”赵芸儿把话题又转回到了眼下的军事方面,“那么这次高世宣发出军报向朝堂救援是怎么回事?”

赵隆说道:“这是惯例,有军情发生,照例是要向朝廷请援,要求派出支援的,并不表示前方的军情已经紧急到了一发不可收拾。这雁门一代不好防守,但是金人想要攻破太原北面的赤塘关和石岭关却也是千难万难。安国尝告诉我,


状态提示:23、军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