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水浒之逍遥小衙内>第三百二十章 未雨绸缪

蓟州军的募兵一直没有停止过,如今已经逼近三万的规模。

换在以前,三万将士在北城军营是根本驻扎不下的,但经过高槛重新设计建造的军营,却还依然空出近一半的营房。

卢俊义到了蓟州,自然不用再去牢城营,高槛只需与饶季同打一声招呼,待董超、薛霸来时,签署公文便可以了。

所以卢俊义直接就进了军营。卢俊义的到来,虽然也是高槛的计划之一,但如此轻易让卢俊义成为自己麾下大将,确实让他觉得意外,何况还捎带着来了一个燕青。

所以高槛的心情好到了极点。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卢俊义的安排有点头痛了。四大军的统领都已经有了人,他们都干的好好的,总不能撤换了吧?

现在他才感受到,原来人事安排也是一件头疼的事。

他也想在自己麾下设立五虎将、八骠骑,可他喜欢的关胜、呼延灼、史进等还没收入碗中,总不能设立空位吧?

在为卢俊义接风洗尘之后的两,他一直在冥思苦想,该如何安排。

这,他突然灵光一闪,我虽然是在宋朝,但我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宋朝的军队编制来安排?这些官职自己本来就不熟悉,有时候连职位高低都傻傻分不清。如果按照自己所熟悉的现代军队进行编制,那么就不会这么棘手了。

可完全用现代军队编制,又觉得有些突兀,估计这些宋人会全体懵逼,为了熟悉自己的部队编制,得学习三三夜才会搞清楚什么是营长,什么是团长,什么是军长,什么又是司令。

他当然不愿意招惹这样的麻烦,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古今结合的办法。

将几大兵种全部混编,形成厢兵团,而不是单纯的按照兵种分开。

比如一厢军团中有步军、骁骑军、神羽军、器械军。所有后勤人员按照军团进行分配,直接编入。

他初步有了构想,次日,将所有正副统领召集至议事厅,商议具体方案。并让卢俊义、燕青也一并前来。

高槛的设想是暂时设立三个厢兵团,每个兵团作战部队一万人,最高指挥官为厢都指挥使,下设军都指挥使,军都虞侯、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等。每一厢设上将军、将军、副将军若干,牙将、参将等酌情擢升。

原本按照宋军制度,禁军一厢编制满员是两万五千人,高槛之所以将三万人设立为三厢,为的是以后的发展和现在人员的安排。

高槛提出的建议,自然没有人反对,而且这么安排,所有饶职位明显会跟着擢升。

高槛明确指出,按照厢兵团编制后,各厢可以根据本军团的编制缺口自行招募新兵补充。这样,等于权力下放,各厢可以根据需求自行扩军。

这一点,所有将领都表示十分的赞同。

随后,高槛宣布人事变动。

第一厢:厢都指挥使索超,副厢都指挥使秦明、杨志,上将军黄信、李应;

第二厢:厢都指挥使鲁智深,副厢都指挥使武松、徐宁,上将军杨雄、史可郎、尚高;

第三厢:厢都指挥使花荣,副厢都指挥使卢俊义、盛栾,上将军燕青、百里霸;

李忠、周通、杜兴编入第一厢将军,马上风、侯七、为第二厢将军,项力夫、白羽、扈成为第三厢将军。其他军都指挥使、军都虞侯、指挥使,由各厢都指挥使酌情简拔任用。

保留女军单独编制,为一军,军都指挥使依然是扈三娘。

原行走机要情报营保留,营指挥使石秀,副指挥使扈全,直属高槛管辖。

高槛宣布,骆驼峰军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三厢军团轮流驻扎,一年轮换一次。羊二庄、罗湾镇的驻守由驻扎在骆驼峰的军团负责。

众将领命,然后开始分配各厢兵种。由骑兵、步军、神羽军、器械军混编搭配,根据比例进行分配。

十日后,整编完毕,由第一厢负责第一年的驻守。

高槛下令器械司,让他们开始制作“武刚车”、冲车、云梯、渡濠车、投石车等装备到各军团,由各军团负责进行使用训练。

这些兵器工具,除了武刚车外,其他的四样都是攻城器具。如今大宋处于防守状态,几乎不会有攻城战发生,高槛突然下令制造这些东西,不仅让蓟州军将士觉得惊异,饶季同、崔英明也觉得惊奇。

高槛还下令,在罗家湾打造战船,进行水战训练,更加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但高槛是他们的最高统帅,他既然下了令,将士们自然只能服从。

他们当然不知道高槛心中的想法,训练水战能力,是为了与梁山一战,制造那些攻城器械,那是做好攻打辽国的准备。

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宋金马上就会结盟,联合进攻辽国。如今由于他高槛的介入,宋辽提前开战也是极有可能的。而且就算辽国不来入侵,他也打算主动打进辽国去,至少把原本属于宋国的领土给打回来。

这些攻城器械制作非常复杂,需要相当的时日,所以他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免得真到战时,自己手上连攻城的器械都没有,岂不悲哀。

饶季同虽然觉得诧异,但前不久宿元景前来蓟州,他与之一起听了高槛的慷慨豪言,知道高槛心中的豪情壮志。他心中不禁暗暗惊疑:高槛果真准备打下燕云十六州?

他既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若高槛果真不顾两国停战盟约,主动向辽国开战,自己该如何向皇上交代?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章 未雨绸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