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兴盛,在唐朝时达到了鼎峰,唐太宗明确表示,道教位于儒佛两教之上,随后虽然武则天遵从佛教,但道教却又在唐睿宗及唐玄宗时,再次复兴。
固然有道教推崇长生不老,修仙逍遥的因素,满足了统治阶级的yù_wàng需求,但,道教对于唐王朝而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法理所在。
愚昧的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姓什么,年岁多大,但肯定知道道教,知道老子,太上老君,这样就足以增强唐朝统治的基础。
所以,李嘉适当的推崇道教,也是因该的,间接的鼓吹李氏当权论,强调一下自身的法理。
岱宗派,不过是他扶持起来的一个随军教派罢了,以便更好的控制军队,激励军士作战。
为了感谢岱宗派的支持,也是为了体现对道教的支持,李嘉亲自督促下,在任嚣城,建立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作为岱宗派的道场。
来到番禺城近两个月,道观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尤其是李嘉还动用了被淘汰下的五千人的厢军帮忙,轮廓立马就形成了。
从远处望,这座道观占地近五十亩,能容纳道士近千人,被称作南国第一道观也不在话下。
虽然消耗了李嘉近三万贯铜钱,但这一切还是值得的。
五千厢军的劳作,带动了周边一片市场的繁荣,据射声司统计,光是卖早点的摊子,就多了数十个,创造的就业岗位,成百上千。
厢军与禁军不同,没活时,每个月不过三百钱,刚够吃喝;有活时,按照劳动级别,至少翻倍,而且还包吃喝,阔绰不少。
每斗米,也不过是三十钱,最低六百钱算,着实不少了,还没危险,就是有点耗钱………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自然让整个番禺城瞩目,平头百姓只是看热闹,但宗教界确实一片哗然。
什么时候,小小的岱宗派巴结到了当权人物了?这是道教诸派羡慕嫉妒的声音。
佛祖保佑,中原已然有了一个佛敌,难道岭南也要出一个吗?兴王府的佛寺中,众僧人齐齐哀叹着。
乱世道教昌,太平佛教盛,果然不是虚言。
如前蜀王建、王衍父子崇信道教,推崇杜光庭,称为“天师”;后蜀孟昶好金丹;南唐李昪为茅山第十九代宗师王栖霞建玄真观,并赐印、绶,称为“玄博大师”。
中原后周郭荣,亲自见了陈抟,这位活神仙,岭南自不必说,刘晟自诩为占卜大师,刘鋹则是玉皇大太子。
可以说,大江南北,道家的昌盛,在这乱世中,显得格外的耀眼。
李嘉这副推崇道教的意向一出来,立马让整个番禺城的道士们兴奋起来。
“我教大昌,就在此时!”
“无量天尊,师兄着象了,兴与衰,自在天命,我等不过是随天意而动,强求不得!”
“话虽如此,但天意弄人,焉知其真其假,不如乘势而上?”
面对当权者都亲睐,各道观都坐不住了,虽然嘴上说着顺天而为,强求不得,但一个个却行动起来。
于是,李大都督府上,请帖成堆,理由一大堆,不是这个仙家生辰庆典,就是哪个观落成,理由要多少有多少。
李嘉就跟挑花眼似的,不知该去不去,犯了愁。
“主公,别的不提,正一派的道观,楼观派,以及上清派,则是必去无疑的!”一旁的王宁王判官,则用确凿无疑的语气,说道,目光炯炯有神。
“正一派,是不是龙虎山的张真人?”李嘉问道。
其余的两个道派倒是不熟悉,但正一派张天师,倒是经常听见,极其耳熟,甚至熟的不能再熟了。
最后一任天师在台湾逝世,龙虎山一脉断绝。
上清派与楼观派,倒是不经常听闻。
“正一派乃道教嫡系,目前虽然式微,但教徒心中,正统地位独一无二,信徒遍布天下。”
“楼观道,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鼎盛至隋唐间,为唐代皇家李氏宗观,中宗也是楼观之徒,观星象,弄占卜……”
“上清派,则隋唐以来,乃士大夫之教,重在调意和精神修养,通过炼神达到炼形,不重符策、斋醮和外丹,贬斥房中术,因在茅山,也被称作茅山派……”
对于这些教派,王宁王判官很是熟悉,属于信手拈来的那种,尤其是上清派,显然推崇备至,了解的很深。
别的不提,李嘉对于茅山派倒是很有兴趣,也不知道与后世降妖除魔的茅山派有何不同?
见到主公有了兴趣,王判官脸色一正,弯腰肃声道
“主公,无论佛道,自古以来,望不可亲信,前唐,数位帝王因药石之力而猝亡,朝廷因佛家而劳命伤财,府库一空,民间因此家破人亡者不可胜数……”
听到这,李嘉瞬间懵了,怎么又开始玩劝谏模式了,这些古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皇帝都是傻吊,要是垂拱而治就更好了。
魏征这样的人,几百年才出一个,死后还被太宗掘了墓碑,诤臣不是那么好当,没人哪个人天天想听坏话。
“够了,我知道了!”李嘉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也不要只见这三家了,其余的一律都召集过来,大家都是一个教派,分这派那派太生疏了,乘此机会聚一聚!”
“遵命——”王判官瞧着自家主公确实一副不感兴趣的模样,这才放下心来,道家长生不老之术,让历代权贵着迷,但主公才二十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