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开元盛世>第370章戏首演

杜甫三人祈福完毕,出了白马寺,会同谢直,一起回到了儒家。

裴杜氏和裴美娘娘俩去洗漱,谢直和杜甫就先到了后院中落座。

儒家中人早就得了柱子的吩咐,一见三爷回来了,赶紧去通知魏家班,准备开场。

今天是魏家班新戏上演的日子。

现在魏家班可厉害坏了。

自从他们因为积润驿李家客舍和谢直、杜甫相识之后,又因为夜审杨七的时候帮了个忙,这算是正式进了谢直的法眼,班主魏三也是个明白事的人,帮完了忙啥报酬都没要,就向谢直提出了一个要求,想把谢三郎夜审杨七的故事改编成戏曲,谢直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却没有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

《夜审杨七》一经上演,顿时轰动洛阳城!

一来大唐的娱乐生活很是贫乏,要么听听琵琶要么看看歌舞什么的,正经的戏曲之类的演出,不是大型节日庆典根本见不着,纯粹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现在魏家班常驻洛阳城,两三天就上演一次,自然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二来,这是当时最轰动的案子,又是通-奸,又是陷害的,还有没有官身的少年郎挺身而出为他人洗脱冤屈,这种天理昭昭的桥段,最是百姓们喜闻乐见,尤其案件的最后,还是通过模拟“阎罗殿”的方式审问明白,更是给这出戏曲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愚夫愚妇听了,以为真有神鬼之力,贤人雅士听了,无不赞叹审案方式的精巧……这是什么?四个字,雅俗共赏!

三来,天子李老三驻跸洛阳城,闲得无聊的时候也需要点娱乐啥的,也不知道怎么就听到了魏家班的名字,直接下令,叫了魏家班到宫中献艺,这回好了,天子都听过的戏,谁还不想听听,经此一事,让魏家班更是声名鹊起,等到每一次上演的时候,更是观者如堵!

环境、内容、助推,三位一体,魏家班想不火都难!

好在魏三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火热冲昏了头脑,在《夜审杨七》火爆洛阳城的第一时间就找了谢直,一顿感谢不说,还和谢直达成了协议,以后只要在谢三郎身边发生的事情,魏家班在争得了谢直同意的前提下,都可以把它改变为戏曲,魏三的原话说的明白,他们魏家班准备把谢直身边的案子都编演成戏曲,组成一个系列,名字特简单直白,《谢公案》!

谢直自然无可无不可,怎么着都行,不过要求魏三,编演出剧本之后,一定要让他看一眼,同意之后才能上演。

就这样,魏三和谢三郎接下了不解之缘,人家趁热打铁,第二出《谢公案》就是《登闻鼓》。

这出戏就更火了。

为啥?

这出戏讲得谢直科考之前被员外郎李昂针对,在科举之中落榜,愤而敲响登闻鼓,最终推动了大唐科举改革!

对老百姓来说,登闻鼓是他们蒙冤之后最后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途径,在心目中有这特殊的意义,这出戏通过强笑登闻鼓的方式,一举扭转了谢直身边的局势,正是“善恶终有报”的具体体现,即便他们领略不了其中的深意,也是爱看!

对于普通士子来说,试卷糊名一事,彻底改变了科举行卷的风气,与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出戏又是科举改革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便他们本身对戏曲没啥兴趣,难道对科举也没有兴趣吗?自然要第一时间去了解一番才是。

就这样,魏家班的《登闻鼓》一炮而红,彻底确立了魏家班《谢公案》这个系列的格调。

经过这一次“蹭热度”的成功,魏三下定决心,一定要金宝谢三爷的大腿,甚至在谢直调任御史台的时候,魏三还有过担心,河南县尉这才俩月,三爷在这个任上破获的案子,还没来得及编演新戏呢,怎么就调任了呢,《西市斩赖三》多好的一个题材啊,刚编演,还没上呢,人家就成了监察御史了,别咱们再跟不上三爷的前进的脚步……

天可怜见,谢三爷还真给了他一个机会——组建儒家连锁,然后让魏家班去河阴县上演新戏,同时,也他们帮忙打听一下河阴县关于漕帮的相关消息,为了破获漕船被劫一案做准备。

三爷到底是啥目的,他魏三不管,魏三只知道,这是彻底上船的一个好机会!

他利用如今魏家班在江湖中的地方,大撒英雄帖,什么江湖人士、三教九流,全被他托付了一个遍,请他们帮忙。

果然,在魏三的帮助下,谢直果然摸到了漕帮何大龙的情况,这才有了后面乱石滩设伏的故事。

事后,谢直和魏三再次见面,拿钱出来感谢魏三以及他的那群江湖朋友的帮忙,魏三心有所求,哪里敢要?两个推脱到了最后,谢直发话了,钱你拿着,不算谢礼,算经费,以后让你的那些江湖朋友,包括你们魏家班,随时打听着市面上的消息……

魏三求之不得啊!能帮着三爷打听消息,起码也是三爷门下的一条走狗了吧,嗯,编外的也好啊……说起来不好听,但是能够抱住了朝堂监察御史的大腿,多少人想干这件事还没机会呢!

就这样,在魏三有意奉承之下,和谢直的关系越扯越深,不但帮着谢直打听市面上的各种消息,还包下了儒家连锁的所有演出。

在这必须夸奖魏三一句,这绝对是个明白人,人家包下了儒家连锁的所有演出,绝对是一个神来之笔。

对于儒家来说,魏三包下了所有演出,不要钱,只收取客人的打赏,


状态提示:第370章戏首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