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穿行宋末>第三百七十二章 轻取莫州

许贯忠率领豹滔军一举拿下瀛洲城,打赢进入辽国一来的第二场胜利。不过他并未停止进军的脚步打扫战场之后,留下四千辅兵便带着大军继续前行。

兵贵神速,他打算趁着辽国上下尚未做出反应的时候多拿下几座城池。

经过十天的赶路,豹滔军终于来到了莫州城的城下。

瀛洲还在宋辽两国的边境,距离大宋境内其实非常近,而莫州地界就算深入辽国的地盘了。

这一点行军的途中许贯忠就有非常大的感触。让他比较难过的是见到‘宋军’打过来,辽国境内的汉民并未表现出欢迎的姿态。

那些汉人和契丹人的反应差不多,有钱有势的害怕失去自身的利益甚至不停在大军周边骚扰,给义军带来不少麻烦。

那些普通百姓则非常冷漠,对义军的到来毫无反应,甚至冷漠相待。

他的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想想失去燕云一两百年,那些人对大宋本就没有归属感,现在的反应也属正常,只要不过来阻挡大军也就由他们去了。

许贯忠在莫州城扎下连营,一连休息了五天,大军这才恢复好状态。

探马将莫州周边的情况探知得七七八八汇总到他的手中,此时他考虑的根本不是眼前的莫州城,而是后面的瓦桥关。

瓦桥关临近白沟河,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关隘。

只要占领瓦桥关,就可以北望涿州城直入辽国的腹地。

考虑到辽金大战连连战败,现在辽国的地盘剩余不多,这里已经是最后的膏腴之地。辽国上下再怎么愚蠢也会派重兵防御,否则失去经历来源,他们和金国的战争更支持不下去。

其实他并不知道,在另一条时间的真实历史里,宋辽之间在白沟河还有一场大战。

耶律大石率领三万人就将大宋的十万精锐西军轻松击溃。

想想金国两万人击溃辽国七十万大军,而辽国人三万击溃大宋十万大军,战斗力之间的差距简直没有道理。

由此可见大宋的军队已经腐朽堕落成什么样子。当然许贯忠并不知道这些事情,而梁山义军也不是大宋官军。

见大军状态恢复,他立刻下令开始攻城。

不过这次打头阵当炮灰的并不是王骥的河间府降卒,而是在土城和瀛洲那里收降的俘虏。

在辽国境内遇到几次汉人的骚扰之后,许贯忠的心就冷了下来觉得与其照顾那些降卒,还不如心疼王骥的大宋官军。

于是,王骥的河间府降卒在后面如狼似虎般的督战,逼迫那些辽国人冲城。

战鼓一响,降卒们开始向莫州城攻去,搭云梯便向上攀爬。

后面的梁山军弓箭手也不管会不会射到他们,一个劲的放箭压制城头上的辽兵。

双方互相放箭,莫州城的半空一阵阵箭雨飘过,不断地有人中箭倒下,呐喊声、呼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非常惨烈的战争画面。

约摸一炷香的时间,梁山军火炮营的兄弟在崔埜等人的保护下冲到了城门那里。

他们故技重施,将七八个炸药包怼在了莫州城的城门之上。随后退到安全距离点燃引信。

又是熟悉的画面,随着‘轰!轰!轰!’的几声巨响,莫州城的城门被炸上天,连带着城墙都塌了一段。

许贯忠令旗一挥,梁山军击鼓进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王骥为了立功,一马当先率领河间府的降卒冲了进去。

与攻打瀛洲不同,这次莫州的主帅萧通并没有那么倒霉被崩飞的石头砸到。他只是被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了一下,而且很快就反应过来。

见到‘宋兵’攻进莫州城,萧通契丹人的那股狠劲儿也被激发出来,立刻组织人手展开反击。

一开始王骥手中的宋军降卒战斗力确实有限,一连两次都被反推了回来。

正在这时,鲁智深和解珍、解宝兄弟率领八千梁山军精锐赶了过来。

他们替下王骥的部队再次想莫州城内冲了过去。

不得不说,梁山军的精锐不管是在将官的勇猛还是在兵丁的个人军事素养上面都比大宋官军强出两个档次,萧通能挡住王骥可挡不住鲁智深。

鲁智深挥舞着杜昱在现代时空为他特制的大铲,当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所到之处竟无一合之敌。

而且跟在他两侧的就是解珍和解宝、二人武功也是不俗,虽说没有上过几次战场但底子在那,寻常人那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他们就杀穿了挡在前面的辽兵来到萧通的面前,他明知不敌却也不肯投降,舞着镔铁刀就去和花和尚拼命。

战场之上无父子,在这个搏命的地方可不会有人因为他姓萧就惯着他,鲁达三下两下就磕飞他的大刀,一铲就将萧通斩为两截。

这时解珍也冲了上去,一刀砍倒了萧通的帅旗。

辽军见主帅已死帅旗又倒了下去,心知大势已去那还有什么心思战斗。

在梁山军‘降者免死’的呼喊声中纷纷扔下手中武器跪地投降。

鲁智深的大军涌进莫州城,王骥紧随其后,进城之后他们立刻分头行动,占领重要地点。

直到城中战火逐渐平息,许贯忠这才率大军进入莫州城。

进城之后,简单的处理了一下战后事宜,他便将鲁智深的小弟管九留下管理莫州城,当然同时留下的还有五千兵丁。

管九一边修理莫州的城墙一边镇压城中的契丹贵族,还要防备着有人借机闹事,忙得焦头烂额暂且不提。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二章 轻取莫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