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好老师>103章 八月初一

刘宏对蔡邕的到来,抱有期待。因为没有好消息的话,蔡邕不会单独跑来找他的。

“又有什么好消息?”刘宏笑着问道。

蔡邕闻言从怀里拿出一个纸质的小册子,递给张让道:“回陛下,上月明德书院董明给下官寄来了一个全新的耕犁设计图。如今这耕犁已经投产,并且开始使用。”

刘宏听到董明的名字,皱了皱眉头,接过蔡邕递来的册子,仔细看了看。看完了之后,刘宏脸上面无表情。

“张让,赵忠,你们俩出去。”刘宏面无表情的说道。

张让和赵忠两个人闻言一愣,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之前无论多大的事情,他俩至少也会有一个人在场。没想到今天,仅仅一个小册子,就让刘宏做出了这么大的改变。

不过两个人也不敢忤逆刘宏的意思。弓着身子退了出去。出去之后,宫门关上。张让和赵忠两个人站在门口,互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一丝阴霾。

“陛下,变了。”张让忽然出声说道。

赵忠闻言摇摇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搞明白蔡邕所谓的全新的耕犁是什么,还有那个小册子里到底写了什么。”

张让闻言回道:“我偷偷看了一眼,好像是关于耕地的。但是时间太紧了,没看到。而且当时陛下也盯着。”

“知道这些就够了。”赵忠笑了笑。

张让点点头:“的确是够了。让孩子散出去,今天下午就把结果报上来。”

“如此,甚好。”

殿内。

蔡邕此刻心绪难平。这还是第一次,就他跟刘宏两个人君臣奏对。一时间儒家大臣的尿性又占了上风,恨不得立刻开口,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型教育现场。

不过,刘宏没给他犯浑的机会。

“曲辕犁的功效真的有你写的这么好?”刘宏眯着眼睛,认真的问道。

蔡邕闻言,点点头,压下自己的冲动,回道:“却是如此,甚至还可能更好。毕竟我们只有图纸,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没有明德书院那边好。不过就算如此,开垦效率也比之前提高了一倍。”

“好!好!好!”刘宏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个时候他连所谓的天子威严也不想保持了:“蔡邕,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蔡邕见刘宏这么激动,心里还是很欣慰的。毕竟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儿,皇帝高兴成这样,说明这皇帝还是心怀百姓的。

不过蔡邕也不打算居功:“陛下谬赞了。这图纸是那董明设计的,制作出来的也是少府下属的工匠。微臣,顶多也就是个跑腿的。”

刘宏不管这些,对蔡邕道:“大司农朕不放心,你全权负责曲辕犁的事情,两年之内,朕要整个天下,家家户户都有一台曲辕犁。”

“还需要耕牛。”蔡邕小声提醒了一句。

“你想办法!至少十户要有一头牛。”刘宏二话不说的吩咐下去。

蔡邕闻言头皮都疼了。眼下大汉朝五千多万人,可是这没算上被世家豪族隐藏起来的人口,总的来说应该有六千万左右的人口。这么多人口,少说有五百万户。

依着刘宏的标准,他蔡邕要搞到数十万头耕牛。不过这件事他必须要办好,为了国家也好,为了百姓也好。

蔡邕躬身,应了下来。

“大不了去求一下董伯照,他肯定有办法。”蔡邕心里想着。

刘宏对蔡邕很是满意,想了想他又说了一句:“伯喈啊,你觉得曲辕犁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

蔡邕闻言,立刻回道:“自然是让天下百姓增产增收了!百姓吃饱了,天下也就安稳了。”

刘宏听到蔡邕的话,脸上依旧和颜悦色,心里却不由的叹了一口气:“唉,也仅仅是好用罢了。是了,他不过是个儒生罢了。我大汉朝,以王霸道杂之。是时候,找一个披着儒皮的法家臣子了。”

“你说的不错!”刘宏收起自己脑海中的想法,笑着对蔡邕道:“曲辕犁和耕牛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

“喏!”

“去吧。”

蔡邕躬身离开。

只剩刘宏一人,他侧卧在榻上。

“世家......曲辕犁.......授田......”他轻声说着,可是声音太小了,谁也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

......

新野,明德书院。

董明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旁征博引。

“虽然农耕文明的生存土壤是广大的乡村,但是农耕文明的中心一定是城市!为什么是城市呢?因为城市不仅仅是权力和精神世界的中心,也是手工业、商业的聚集地。”

董明顿了顿:“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叫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其实就是人类自古以来所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非物质的造物总和。包括不限于文字、书籍、思想等等。”

看到学生们听的很认真,董明继续道:“说回刚才的话题。只有人口数量和密度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文明才能产生。同时也只有在文明产生的同时,才能有科技的进步。因此,城市是文明出现的特征之一,不管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

“我们今天,从冶金开始讲起.....大家翻开书本,翻到《青铜与铁》这一篇......”

董明的课越来越复杂,学生们听的也越来越吃力,无奈之下他只好放慢上课的速度,一点点的推进。

“除了文字,准确的说是完整的书写系统和城市化以及有组织的社会之外,冶金技术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开始最重要的标志


状态提示:103章 八月初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