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

战场上硝烟味越来越浓,官兵与守军的喊杀声震动天地,混乱的战场也让宋一鹤失去了对侧翼应有的警戒心。

高一功和郝摇旗带着闯军骑兵前队,此时已经冲出了三角山的密林。这一队骑兵约有八百多人,人数虽然不多,但尽皆劲卒锐士,虽然不比刘芳亮麾下的三堵墙精悍,但也多为河南响马和官军降兵出身,大部分人都有数年以上的作战经验,飞驰之中,队列不过稍稍松散,阵伍不乱,可知其训练有素。

“摇旗,我好久一段时间未亲自操刀杀敌,还要你帮忙看看,我的身手是否退步!”

高一功挥扬马槊,先行冲向敌军的横腰部位。他虽然说有一段时间没有在第一线杀敌了,但那惊人的马术丝毫没有退步,战马就如同高一功身体的一个部分似的,他想到什么,它就做什么,好像臂之使腕,腕之使指。

其他人这时候也全部跟了上去,闯军骑兵大多带有弓箭作为副武器使用,他们先一齐放箭,飞舞的箭矢拉开了突袭的序幕。

一阵匀称的马蹄声在官军的耳畔响起来,伴着马蹄声的接近是一阵接着一阵呼喊声。官兵们不用回头去看,单凭这匀称的节奏就肯定是一支令人胆寒的强悍骑兵,他们为突然出现在战场的不明军队感到诧异、慌乱和束手无策,攻城的队伍中马上发出了大片大片的鼓噪声,争吵着要退下去。

但闯军骑兵的马蹄已经踏过了官兵的身躯,箭矢、三眼铳和马槊佩刀从攻城部队的蜂腰处贯穿而过。

他们像是在弥天大雾中被海洋吞噬了的孤舟,以区区数百之众,撞进了不知道多少倍于自己的官军队列中。

但在战局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并不是直观的人数差别,而是时机,是对敌人心理上的打击。高一功和郝摇旗突出的铁骑,单在士气上就给予了官军超过任何直接杀伤的重创,让他们胆战心寒,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攻城战事本就到了最后阶段,无论是攻城的官军还是守城的沈庄军,双方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疲乏到极点。守军更严重些,大多认为败局已定,自己不可能再支撑下去,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援师,援师的希望又是那么渺茫,这个时候,只有出现奇迹才能把他们从已定的败局中拯救出来。

而攻城者则因为唾手可得的胜利,显得过于放松,经过长时间消筋蚀骨的激战,他们的作战意志早已不如初时坚定。

当闯军骑兵的铁锤到来时,慌乱便成为瘟疫一般扩散的致命武器,瓦解的氛围笼罩全军。

“是谁!”

宋一鹤已经大惊失色,他被亲兵扶起,慌乱上马,因为辨识不出敌人援军具体的兵力规模,已经打算先行逃回大营之中。

“闯贼?闯贼怎么会在这里!”

他想逃回大营,可是形势却不给巡抚大人以一个机会。早做好准备的闯军铳炮部队,已从射击视野良好、态势有利的战斗位置上全面开火,炮弹落入围城大营中,激起无数的硝烟和战火。

更多的闯军步卒,也在郭君镇的指挥下,或者堵截住攻城官军的退路,或者跟在骑兵部队的身后,进一步穿插,准备歼灭官军主力。

怎么会这样?

宋一鹤无论都想不到,他在胜利的边缘,情势怎么会这样急转直下?混乱的形势中,他的耳目都为喊杀声所遮蔽,什么都看不清楚,除了远远听到马蹄声的疾驰外,宋一鹤的眼中只剩下黑沉沉的一片烟雾。

他根本搞不清楚敌军的人数、旗帜、衣甲,有经验的将领也许可以从混乱的局面中分辨出敌我两军的具体态势,可宋一鹤绝非这种材料,他既然一时弄不清楚闯军突袭的真相,心中便只有逃跑一个想法。

只有少数的亲兵比较勇敢,抚标的将佐们大多零落殆尽,许多人在从攻城前线撤回围城大营的半道上,被闯军的铳炮、弓箭射死,但剩下来的亲兵虽然有些踌躇不前,但总体还是不缺悍勇。

湖广官军并不是一支羸弱的部队,或者应该说绝大部分的明军都不是羸弱的军队,在较小规模的战斗中,他们不仅不逊色于闯军,而且也不逊色于满清八旗的部队。

遏制官兵战斗力的,更多是混乱的指挥、糟糕的后勤和涣散的组织,一旦战斗规模达到数千人、上万人的时候,官军便像完全变了个模样似的。

抚标尚且存活的队将、哨官们,不甘心于这样窝囊的失败,还有另外一些凝聚力比较强的土司兵也跟着参与到了反攻的队列当中。

可是强弩之末,势不足以穿鲁缟。

何况李来亨也带着最后一支预备队,冲入战场之中。他身边的骑兵全都戴着红缨笠盔,披挂斗篷披风,在众人簇拥之中的李来亨,依旧是毡笠帽、天蓝箭衣加上披风的打扮,远远看过去和李自成没有任何差异。

他用缓慢的速度来表示自己好整以暇的从容态度,中军骑兵所及的地方,闯军战士就全都发出“大帅万岁”的呼声。

在这样激战中,把自己放到如此明显的被攻击的地位上,还这样缓慢地前进这,这在军事常识上是不许可的。

只是李来亨无法抑止自己在两军万众之间的踌躇满志,他也考虑到自己这样的登场,会给双方的士气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李来亨并不是一块李世民,甚至于不是一块李存勖那般的材料,但毋庸置疑,他希冀自己能够在闯军战士的面前,拥有一种英雄的形象。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城下之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