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

自从清军控制京师以后,北京城里的气氛就变得异常诡谲了起来。城中官绅军民,人人都知道皇太极软禁了圣天子,凶残的虏贼包围了禁宫。

可是除了清军入城的当天,有数十名大臣、士人,或者聚集家仆救驾,或者在家中自尽以外,大部分人在此后的日子里,居然还是安之任之,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变化,大明依旧是那个大明。

市肆比起过往冷清了许多,东虏强行霸占了紫禁城附近的许多房屋民宅。还有很多与国同休的勋臣外戚被东虏“请入”皇宫以后,至今没有被释放出来,他们豪华的别苑宅邸、豪墅林园、亭台楼榭,也全部成为了八旗兵居所。

这些维持京师市肆酒楼繁荣的达官贵人们,现在要么已被皇太极拘入宫中看管起来,要么就小心翼翼地躲在家里,再没有人敢大摇大摆地出来,到市面上一掷千金了。

本来初夏已至,京师节令正好,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放在往年,京中诸楼,风月场所,连云甲第,王公侯府,哪一处不是清歌曼妙,醉酒情况的胜景呢?

而今却只是一片萧条。

张家玉在去往一处专售文房四宝的纸笔铺子上,于道路上又见到了巡街的八旗护军。他很想掩住鼻子,否则再难忍受这样扑面而来的腥檀之气,跟在八旗兵后面的明朝官军,张家玉见过,都是曾经驻守在山海关外,卧冰饮雪,为大明守辽土的关宁铁骑。

率兽食人,何至于此乎?

张家玉是广东东莞人,与崇祯初年因失守关辽而被杀的袁崇焕是同乡。他虽然出身不属名门望族,但十九岁即考取秀才成为生员,二十二岁乡试中举人,此时年不满三十,已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加上张家玉喜好剑术、技击,精通经文诗与许都类似,豪勇直爽,所以也和东南复社一系的不少人关系密切。例如陈子龙便是张家玉的好友,只是自从徐州动乱后,方以智、许都、陈子龙三人下落不明,现在京城又发生了这样的剧变,有些时候,张家玉真是升起不如回岭南乡里,做个教书先生,终此残生的想法。

他知道形势如此,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近来京中的满洲人,不仅巡街次数大大减少,过去立满城头的守军,好像数量也大为减少。

张家玉联想到前两天夜间,频繁出入京师城门的大军,还要许多店铺被强行摊派的东师新饷,脑中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

“掌柜的,店里有卖《容斋六笔》吗?”

张家玉步入纸笔铺子里,这家店是昨年年底新开的,店中陈设干净整洁,掌柜的看起来非常年轻,但五官面孔却又显得坚毅果敢,充满饱历风霜的沉淀感。

掌柜听到张家玉的问题,表情有些惊异,回道:

“《容斋随笔》只有五笔,没有六笔。先生果真要买的是《容斋六笔》吗?”

“我要买的就是《容斋六笔》,《容斋随笔》的第六笔。”

掌柜将张家玉带入店中,说道:“先生可以同我到书房里找找看,或许能够找到这本《容斋六笔》。”

“但请所愿。”

“先生里面请。”

张家玉跟着掌柜慢慢步入店铺后面的书房,没走几步,他便隐约听到了一阵琵琶声:先是曲调哀婉曲折,奏着奏着,突兀一转,宛若铁骑杀出,声声惊弦,好似万箭齐发,隐满杀机。

“客人的《容斋六笔》,就在这里,客人自己入内吧,我会守在门外的。”

掌柜指着一扇房门,请张家玉自己进去。张家玉却也不疑有诈,直接走了进去。他一推开房门,屋内的琵琶声便突然停歇,堂屋内人影一晃,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把张家玉抱了个满怀。

“元子兄!”

“陈卧子!”

两人相拥在一起,张家玉见到阔别经年的故交老友陈子龙,忍不住眼眶一红,哽咽道:“好、好,太好了。卧子一切安好,这太好了。”

陈子龙悄悄关上房门,竖起一根手指,嘘声道:

“嘘,我现在不是陈卧子,而是在京中做笔砚买卖的陈三爷。元子兄今后要改口叫我三爷了。”

陈子龙接着请张家玉入座,问道:“一路上有无他人跟随?现在京师情势非同小可,我来此龙潭虎穴,一切人事都要万分小心。元子兄同样,身家性命在此,做事定要审慎。”

“三爷多虑了,我一个庶吉士,又不参要军机戎马之事,建奴倒也并不注意我。”

张家玉呵呵一笑,然后就神情肃穆地问道:“三爷……三爷冒险来此龙潭虎穴,看来是与新东家,关系已经是莫逆?”

陈子龙知道张家玉忠心王事,又有勇有谋,当京师被皇太极控制以后,张家玉居然还能利用装作难民逃出北京的家人和自己重新建立联系,他的判断力和行动力,还有预测局势发展的能力,都让陈子龙深为佩服。

“不错……老东家的产业已让外人篡了,新东家好歹是我们的自己人,与篡夺家业的外人决计不同。而且我已看过这新东家经营的许多产业,均是井井有条、手段高明,规模宏大,不仅超过了老东家以前的景况,而且比之老太爷的时候,也不遑多让。”

张家玉听罢,只能苦笑道:“我们自己瞎了眼睛,开门揖盗,让外人篡了产业,怨不得别人。只是这外人用诈变之法篡取产业,如何让人心服?何况他倒行逆施,现在不过人人隐恨未发罢了。”

“元子兄……你怨我吗?怨我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