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明小文人>第149章再见崇祯皇帝(感谢雪中迟暮大赏)

曹化淳带走了曹鼎蛟,至于他手底下的五千兵马则是全部被安置在城外军营,虽然说他们是按察司的编制,不过人马还是太多了,曹化淳可不放心带他们入城。

曹鼎蛟觉得无所谓,就美滋滋的跟着曹公公一起入了南京城。

南京城以前就是作为大明的首都来使用,在南京这边还有一个六部,周边的几个行省加起来统称为南直隶,南直隶的规模可不小,甚至把大半个江西都算进去了。

这个时代的江西还算是牛逼人才特别多,出了不少进士。

曹化淳在前面带路,曹鼎蛟落后半个身子在后面,两个人相谈甚欢,曹鼎蛟轻声说道:

“陛下近来如何,朝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曹鼎蛟并不讨厌这些中人,这是时代催化出来的产物,存在就是合理。

相比于唐朝或者是汉朝的太监,明朝的太监更像皇帝的白手套,或者是皇帝的刀,其实他们的权力很小,其实他们的权力也很大。

巅峰时期,太监们的权力可以像刘谨和魏忠贤那样牛逼。

在低谷时期,太监们只能获得像刘瑾和魏忠贤那样的下场,皇帝若是信任他们,那就是战无不胜的存在,皇帝若是顶不住文官的势力,那就只能丢車保帅。

曹化淳不敢隐瞒,曹鼎蛟乃是皇帝陛下跟前的大红人,红到发紫的那种程度。

不是没有太监试探过皇帝陛下,曹鼎蛟现在就成了皇帝陛下心中为数不多的红线了。

特别是皇帝身边的人,更要注意哪些人可以得罪,哪些人必须要讨好,如果连主子的心思都摸不透,迟早要被别人踩下去。

心似火热的曹化淳殷勤的说道:

“好叫曹大人得知,朝廷也并无什么大事发生,只是南官和北官的争权日益严峻,甚至快演变成了前朝时期的党争。

不过,因为山东这次发生的孔庙事件震惊了天下,这才让双方稍微有些收敛。

不少文官甚至要喊出了让陛下亲征的口号,北官们则是认为要借此契机趁机北伐,收复北方失地,重新夺回辽东。

南京六部的官员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一直在劝阻陛下定都南京,然后双方又争起来了,简直快打出狗脑子来了。”

曹鼎蛟慢慢的把这些东西全部消化在肚子里面,南京城的官员坐不住了,他们也想要上位,一辈子守着个陪都就如同养老院一样,谁不想宰执天下?

大明朝自古就有南榜与北榜之争,就连太祖陛下也输在了这件事上,如果把全国的科举统一,估计坐上大明朝庙堂上的人读书人大部分人都是来自江南了。

北方的官员也不甘示弱,他们的领土田地还有房产全部在北京,甚至家族势力也在那一块。

只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这才迁到了南京,面对南京日益严峻的斗争,他们开始怀念以前那个草窝了,于是不少北方的官员开始嚷嚷着要北伐。

曹鼎蛟面色冷峻地说道:

“他们也真敢想,北方是他们能够染指的地方吗?咱们大明三年之内不可能北伐,大明的根子什么样他们不清楚吗?无非是利益动人心啊。”

“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也没有想过北伐的事情,只是让祖大人他们好好的练好精兵。”

大明朝廷的财政已经快破产了,要不是这次裁去了辽东还有北方的大部分领士,朝廷至少还要每年花费近千万的银子维持九边的花销,在边境堆砌几十万精兵,你以为有那么简单吗?

看得见的军饷就要花费几百两银子,更别提那无数的粮食补给物资还有各种补贴。

还有大明朝的百万军士,其实这些士大夫比谁都清楚,那些军户早就烂到根子里面了,别说是打仗,能保证自己不叛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曹化淳又说到了崇祯皇帝:

今年,迁都南京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闲着,以十二万辽东大军为底子,将其扩充为二十万大军的京营。

粮食由本地自给自足,在地大物博的江南想要征兵也并不困难,崇祯皇帝的军饷也是给了足额,甚至他亲自下场去发放军饷,每个月总有一天皇帝不再上朝。

马上就要入冬了,北方的粮食曹鼎蛟是打算一颗也不卖给辽东了,不过,大顺军的粮食还是不能断,万一人家弃城而走怎么办?那大明朝又要面对后金建奴的兵锋了。

曹鼎蛟在上一次同多尔衮交手之后,就明白以现在明军的战斗力死守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野战中几乎没有办法打败人家。

要是人家全员出动,面对八万名精锐的八旗子弟兵,曹鼎蛟都觉得自己未必能够存活下来,要是碰到那些精锐的白甲兵,那就更是难受了。

很快,崇祯皇帝就在武英殿召见了曹鼎蛟。

去时少年依旧,归来捷报连连。

崇祯皇帝审视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并不魁梧的青年官员,然后温和地笑道:

“快快给咱们的孔庙孔圣人守护者曹大人看座,鼎蛟,现在天下读书人都需要承你一份情啊,毕竟你算是救了孔圣人的血脉衣冠。”

曹鼎蛟脸色平静的说道:

“圣人又如何?这天底下所有的圣人加起来,在微臣心中也比不上陛下一人,陛下才是真正的圣人。”

“哈哈哈哈…鼎蛟,别口花花了,若是让外人听了去,岂不是让别人说你是溜须拍马的小人吗?”

崇祯皇帝心花怒放,甚至有一种眉飞色舞的感觉。

来到南京城之后,一


状态提示:第149章再见崇祯皇帝(感谢雪中迟暮大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