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传奇谋士>六十九、摄政王 、斩蛇剑

汉灵帝惊惧交加,朝堂之上大骂小黄门蹇硕,将他撤职斩首,引得士族宦官,人人自危。又连给袁歌发了三道圣旨,要求他立刻赶回洛阳,主持防御事宜。

如今的汉灵帝犹若热锅上的蚂蚁,连后宫都不去了,就等着袁歌回来主持大局,保护他的安全。

在他看来,朝廷之上的文武百官,要么是酒囊饭袋,毫无作用,要么狼子野心,觊觎他的皇位,唯有袁歌打仗的能力天下第一,又对他忠心可鉴日月。

袁歌看到情报,颇为无语,这还没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呢,居然就开始明争暗斗了,等到了那时,岂不是真要打起来了?

朱隽的死,让袁歌颇为惋惜,这位当初在并州,对他还是颇为照顾的,能力也不错,论带兵打仗,细节调度,卢植、朱隽、皇甫嵩三将,确实是大汉朝廷最后的明珠了。

没有热闹看,袁歌又不想把自己的这点家底败光,一边咒骂,一边命令部队调转方向,回转洛阳。

经此一役,司州以外,将彻底沦为黄巾军的势力范围,大汉朝廷再不作为,真的命不久矣。

他还计划抓住张角的女儿张宁好好调教呢,若是让黄巾统一了,岂还有他容身之地?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一向镇定的袁歌不镇定起来,历史上的黄巾军可没有这么猛啊!他需要尽快回到洛阳,找人了解下具体情况,给他点时间,也许真的能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袁歌突然有些后悔当初将张宁得罪得那么死了,早知道黄巾军这么给力,这神威将军他不当了,去黄巾那里混个渠帅也不错,就不必像现在这样,劳心劳力地匡扶汉室了。

所幸袁歌收到消息还算及时,回洛阳的路上没有遇到阻拦,全速行军之下,一周后回到了洛阳。

文鸯得到消息后,最近做事有些心不在焉,他父亲是扬州州牧,大汉朝廷选择退守洛阳,他父亲面对黄巾,仅凭一洲之力又如何能挡得住。

若选择归顺黄巾,父子两人处于不同阵营,又岂能避免当权者的忌惮。袁歌当时告诉文鸯,可以让他带兵自行离去,这样袁歌也好带着一万轻骑迅速赶回洛阳。

只不过文鸯拒绝了,按他的话来讲,文家世代忠烈,他父亲宁愿战死,也不会归顺黄巾,让袁歌大可放心。国难当头,他若是当了逃兵,逃回扬州,会被他父亲打死的。

见他如此,袁歌也就没有再劝,面对大势已成的黄巾,他手头能多一些力量,自然是极好的。

刚一回到洛阳,袁歌便像上次到洛阳一样,接到了汉灵帝的召见,不过心境却完全不同。

上一次,他是被张宁算计,走投无路,不得不来洛阳自证清白,虽说意外收获让他赚得盆满钵满,可来洛阳路上,他心里的煎熬是真真切切经历过的。

这一次,他在大汉风雨飘摇之际,被汉灵帝召回洛阳,则是众望所归,回去后必然所有权柄握在手中,说一不二。

朝堂之上,汉灵帝的神色又憔悴了许多,看到袁歌归来,才又振奋了一些,走下龙椅,抓着袁歌的手道:“爱卿,这次全靠你了啊!”

袁歌点点头,安慰他道:“洛阳城有天险环绕,易守难攻,只要圣上能听我之计,不说收复失地,起码可保洛阳无忧!”

“够了,够了!”,汉灵帝心中稍安,命大太监张让呈上一物,掀开上面的红布,露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宝剑,亲自送给袁歌道:

“此乃高祖皇帝传下来的斩蛇剑,见此剑如见高祖皇帝,今封爱卿为摄政王,总理各项事务,管辖文武百官,爱卿拿着此剑,就算我哪天昏了头,也可抗命不遵,只要守好洛阳即可。”

文武百官全都面露震惊古怪之色,震惊于汉灵帝对袁歌的信任,又对汉灵帝如此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很可能会受不了别人蛊惑,拉袁歌后腿而感动哭笑不得。

大汉主力军接近全灭,大汉风雨飘摇之际,也没人在意如此是否符合礼法了,只要保住大汉,其它地方就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摄政王啊,汉灵帝可真是舍得,袁歌对于汉灵帝的大气也感叹不已,当即答应道:“圣上尽管放心,有我在,洛阳无忧,陛下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就可以了!”

大权在握,袁歌当即发布命令,允许各地方势力暂时投靠黄巾,保存实力,黄巾过后,一切既往不咎。

又命人安抚司州百姓,让他们不要惊慌遁逃,只要勤于耕种,战后所有人升二级爵位,减税百年。

解散西园八校尉,任命张辽、臧洪、文鸯、刘备为四关校尉,各自招募一万新兵,训练士兵的同时分别镇守成皋关、伊阙关、函谷关、孟津关四关。

封董卓、曹操、孙坚、袁绍、马腾、袁术为上将军,各自招募补足五万兵马,卢植、皇甫嵩为随军指挥,一同前往司州边境,抗击黄巾。

袁歌虽然说的是洛阳易守难攻,不到万不得已,却没计划过固守洛阳,一洲之地都没有,如何和黄巾僵持?黄巾只要围而不攻,洛阳一城之地,又能撑得了多久。

下了朝堂,袁歌又找来刘备,让他借出关张两兄弟,负责护卫卢植、皇甫嵩,卢植是刘备之师,刘备此时也确实想要一心一意地想要匡扶汉室,没有犹豫便直接同意了袁歌的提议。

袁歌也松了口气,有关张护卫卢植、皇甫嵩二人,便应该不会出现之前大决战之时,总指挥朱隽被斩杀,全军慌乱溃逃的场面了。


状态提示:六十九、摄政王 、斩蛇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