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说书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个回答

萧律心里苦啊,萧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种事最后竟然会落到他的头上。

本来美滋滋的站在旁边看戏,现在就要亲自下去干活了,这到底找谁说理去啊!

不仅是萧律感觉到吃惊,其他的大臣们也感觉吃惊,但是想了想萧律的身份和今天所做的事情,这些大臣们决定闭口不言。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虽然说李世民对萧律好感很高,但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以大臣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萧律继续的这么做下去了。

如果让萧律知道这些大臣们心里在想什么,他肯定会亲自去劝说这些大臣,让这些大臣一定要对李世民的这种行为加以痛斥!

反正无论怎么想,宇智波森现在都要乖乖的帮李世民的儿子们干活,这真的是太苦逼了。

因为有两个老农的存在,所以萧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那个挥鞭子的存在,什么事都不用做,就在旁边挥鞭子,的确轻松了不少。

这些老农毕竟熟能生巧,进度很快便超过了李世民他们,眼看着就要把他们三兄弟的份额全部给做完了。

“好了萧律,你放下手中的东西吧。”

“承乾、青雀、稚奴,现在你们三个应该想明白了吧?也学会怎么去耕地了吧?”

李世民直起腰,看向了站在田边的三个儿子,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

“父皇,儿臣刚才反思了,是儿臣的错。儿臣刚才牵牛的时候不耐心,对牛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所以速度很慢,请父皇治罪。”

李承乾的话,让萧律忍不住挑了挑眉,这才叫会说话啊。

什么叫对牛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说白了就是曾经被牛踢过,所以下意识的觉得牛很有攻击性,所以怂了。

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太子,大唐的储君,怎么能说自己怂了呢?所以就换成了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还有一个好处,无形之中提醒李世民,我被牛踢过,所以你不能怪我。

果不其然,听到了这话的李世民,脸色稍缓。

“父皇,这其实也有儿臣的错在里面,儿臣虽然常常去庄子里考察庄户们的生活情况,但是终究只是看,没有落到实践中来,所以才会造成这种情况。”

“这次回去之后,儿臣定当从看做到亲自动手,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嚯!

当听完李泰的发言,萧律甚至都忍不住想要鼓掌了,这话的立意,一下子比李承乾高了不少,不愧是多读了好多年书的人。

在这段话里,李泰暗暗点明了自己经常去体验民间疾苦,了解百姓的生活,打算在这一点上跟李世民画上等号,至少让李世民觉得,嗯,这个儿子像我。

然后将理由放到“实践”这两个字上,避重就轻,实在是高手。

更让萧律感觉到刮目相看的,则是最后那句,“不辜负李世民的期望”。

如果萧律是李承乾肯定要想,到底不辜负李世民哪一点的期望啊?是今天的事情,还是另外有其他的事情?

是不是李世民跟李泰私下有过什么沟通,李泰所说的期望不会是太子之位吧?

反正萧律是猜不出来李泰的意思,但是隐隐约约却能猜到一点李泰的想法,无非就是恶心一下李承乾,在回答李世民问题的情况下,顺便打击一下竞争对手。

真的,击节赞叹这件事,就是要为这种精彩的发言而赞美的。

轮到李治了,李治涨红了个小脸,明明是他最后一个说,但是却想不出什么理由。

“父...父皇,其实稚奴就是不会,要向两位兄长多多学习...”

无奈,李治直接大胆的承认了他的错误,没有加任何的修饰,因为他想到了之前萧律教给他的一件事。

听到李治的回答,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这里的所有人,包括李世民、李承乾还有李泰,只不过几个人的意义不同。

李承乾和李泰的笑,只是单纯的笑李治罢了,他们的这个弟弟,虽然也是嫡子,但是在他们看来,却一点都构不成威胁。

现在一看,连说话都不会,这种孩子又能有什么威胁呢?

但是在李世民的眼中,对于三个儿子的回答,只有李治是最为满意的。

或许是看到了李承乾和李泰两个人太多的争夺,所以对于李治这种能保持本性,大胆承认错误的孩子,李世民倒是刮目相看。

听到其他人都笑了,李治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得人畜无害。

只有在一旁的萧律知道,如果所有人真的把李治当成是个人畜无害的小孩子,那他们才是真正的错了。

毕竟他的父亲是李世民,毕竟他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也有很多东西是耳融目染,后天学会的。

在皇宫中,无疑是学到东西最多的地方,甚至李治学会了藏心事。

如果不是萧律跟他的关系很好,情同父...呸,情同兄弟,李治也不会对他说这些。

而李治也想到了萧律的一句话,这句话现在也得到了验证。

如果你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引得全场人都发笑,一般会分为两个结果。

可能是你真心把他们逗笑了,也有可能他们是在嘲笑你。

如果是第一种,那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责怪你,反而会安慰你,甚至是喜欢你;

但如果是第二种,那么恭喜你,他们嘲笑你代表着他们忘掉了你的威胁,这个时候你可以尽情的继续扮猪,等待有一天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个回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