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走了,走的时候大宁别院的家丁仆人们匍匐在地,齐声呼喊:
“恭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纪弘成只是欠身施礼:
“恭送陛下!”
忽必烈头也不回,朝着停在别院门前的龙车走去。姚枢拉开车门,忽必烈钻进车里,然后又让伯颜同乘,一队人马便一溜烟的走了。
但凡忽必烈赐予同乘的人,都是他最看重的。伯颜是蒙元第一谋臣,又善于用兵,自然有这个资格。
“伯颜,纪弘成这个人,你怎么看?”
伯颜很稳重,斟酌片刻道:
“纪弘成这个人,特长是善于奇技淫巧之术,在这方面,不得不说是个难得的人才。若论天下枭雄,他也勉强算一个,不过毕竟年纪尚小,难免志大才疏。”
忽必烈未置可否,转而问道:
“南下的兵马准备得如何了?”
“已经全部准备妥当,只等皇上下旨,便可出征。”
“好!朕现在就下旨,南征大事就交给你,即日南下。最好闪电袭击,一举拿下南宋。”
伯颜很惊讶,没想到陛下如此果决。
……
转眼间延春阁到了,伯颜扶着忽必烈下车,临走时忽必烈道:
“星夜启程,朕在这里别过伯颜,誓师就免了,就悄无声息的南下吧!”
忽必烈像是说家常,伯颜却在雪地里跪下:
“皇上放心,伯颜定不辱命!”
忽必烈扶起伯颜,不知什么时候,宦官朴不花端着一个托盘站在皇帝身边。忽必烈在托盘上取了两杯酒,递一杯给伯颜:
“干了这杯壮行酒,朕等你凯旋!”
皇帝先喝了酒,然后把杯子摔碎;伯颜双目湿润,也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摔碎杯子,表示不拿下南宋,誓不回朝。
目送伯颜远去,忽必烈依然像一座山,望着南方。姚枢上前道:
“陛下,这里风冷,进殿吧!”
忽必烈恋恋不舍道:
“好吧,姚枢随朕入殿,子聪先生稍后也进来。”
延春阁的回风炉一直烧的很旺,忽必烈坐下,便也给姚枢赐坐。
“姚枢,今日在纪弘成那里,你不发一言,现在只有朕和你,有话但说无妨。”
姚枢躬身道:
“陛下知道,臣一向主张少杀戮,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来都不会幻想不杀人,不打仗,就能够天下一统,迎来一个盛世。纪弘成是个人才,但难免有些幼稚,他的主张,陛下不要当真。”
忽必烈笑道:
“朕何尝不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善之善者也’,朕何尝不想,不动一兵一卒,天下就一统太平?只是这样的事只能梦里才有。”
姚枢见忽必烈有些感伤,于是劝解道:
“陛下不必当真,就当是童言无忌。”
忽必烈大手一抬道:
“不!那不是童言,那是他拒绝朕的绝佳借口。朕算是看明白了,纪弘成是一头养不熟的野狼。”
姚枢心中一凛,道:
“陛下,纪弘成这个人,虽然不情愿做我大元臣子,但还是可以利用的。”
忽必烈道:
“你是担心我杀了纪弘成?不,朕不会杀他,朕要用他。朕也知道,他也想利用朕,最终谁取得的利益大,就看各人的本事了,在他还有价值之前,朕不会轻易动他。姚枢,你和刘秉忠要经常去看看,以你们的智商,应该能够看懂他的把戏。”
姚枢总算松了口气。
皇帝让姚枢出去,把刘秉忠叫进来。
刘秉忠恭恭敬敬的向皇帝行跪拜之礼,忽必烈摆摆手,赐坐。
“子聪啊,今天见到纪弘成,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朕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刘秉忠道:
“启禀陛下,在别院时陛下曾问臣如何看那图纸,臣回答,纪先生乃神人也。现在臣终于明白了,纪弘成不是神人,他只不过是个略比一般人聪明的儿郎。他之所以深谙格物之学,那一定是来自他的师门。臣甚至怀疑,他的师门在海外的某个地方,否则一个人怎么可以懂那么多世人都不懂的东西?”
忽必烈点头道:
“子聪先生说到了关键,这就是朕为何忍受纪弘成的嚣张跋扈,也要拉拢他的原因。”
顿了顿,忽必烈又道:
“子聪先生如何评价那首词?”
刘秉忠拱手道:
“陛下,臣不敢隐瞒,实话实说。纪弘成的这位师祖,恐怕是一位枭雄,他如此了解华夏历代帝王,那首词的气韵冠绝古今,可见他跟我们华夏民族是同根同源。陛下,纪弘成此人可以利用,但他背后的师祖,却不得不防啊?”
忽必烈笑道:
“朕的看法与子聪有所不同。朕认为,这首词就是纪弘成本人所作。”
刘秉忠惊讶道:
“还请陛下明示!”
“他在哪里学得这些格物之学,朕不得而知,但看这首词,应该出自纪弘成本人之手。这是一种直觉,若说有什么证据,还真找不到。”
忽必烈呷了一口茶继续道:
“他说这首词出自他的师祖之手,如果是真的,他的师祖年龄恐怕不大,应该在我的爷爷成吉思汗之后。成吉思汗之后的fēng_liú人物,按照词中所说,连朕都不够格。如果那首词真是纪弘成本人所写,恐怕也只有他够格了。”
刘秉忠不知道怎么说,因为忽必烈说得没错。他贵为天子,还真没什么文采,也不风骚,要说弯弓射大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