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青做梦都没有想到,励王会开出这样的表彰条件来。虽然励王所说的话,目前来说都只是一种口头承诺,而且励王不等同于,他这么说了,或许也会这么做的,但最终能不能成为现实,自己的先父能不能被追封一品侯,那还是得说了算。但是不管怎样,励王能够主动这样说,这就已经足以令梅子青心神震荡,激动不已了。
心情激荡之下,梅子青当即撩开前襟,单膝拜倒在地。如果说先前的“赴汤蹈火”都还只是普通的官场式套话的话,那么现在他再度说出口来的话,就已然是实打实的真挚诚心:
“承蒙励王殿下如此厚爱,梅家上下足感恩德,末将定会全力以赴配合殿下剿除贼寇,救出旭阳公主殿下,还我河山百姓安宁,殿下在东境期间,无论有任何命令,只要您开口了,末将都定然会坚决执行,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只要殿下一声令下,东培军众将士也会奋勇争先,绝不会多皱一下眉头!”
虽然光是从说话的内容来看,也并不比之前那个的程度坚决到哪里去,但说话的语气明显不同了,这正是励王最愿意看到的理想结果。
他来这里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能够付诸实践,收到奇效,他专程利用一路上难能可贵的宿营时间,无论再怎么疲倦困顿,也一定会强打精神,硬生生地将吃饭时间压缩一半,另外一半就用来研究东培军主帅梅子青的其人其事上头。
这么一番研究下来,梅子青的情况,励王已经心中有数了,知道他平生最耿耿于怀的一点,就是当年自己父亲为国捐躯之后,因为当年正是皇权交接,新皇初登大宝的时候,国都局势很有些混乱,所以新皇忙着稳定国都局势,顾不上边疆地区,以至于自己的父亲如此赫赫有名的一位元帅,光荣战死之后,竟然得不到任何追封,自己自然也就失去了世袭权利。
现如今,时过境迁,虽然梅子青最后还是子承父位,但那些不过是吴帅念及旧情和自己积累军功的结果,并不是父辈的荫蔽。当然了,梅子青并不在乎躲在大树底下乘凉的美差,他之所以念念不忘,不过是觉得自己的父亲死后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却又没法找机会讨要罢了。
既然明白梅子青的心结在何处,励王当然知道自己该怎么许诺才能得到最佳效果。果不其然,他这一番话下来,登时就一棍子打到了七寸上,尽管也只是暂时的,但至少可以保证,在接下来对付那伙流寇的时候,梅子青一定会诚心诚意地服从调遣,搪塞敷衍阳奉阴违的事情,基本上他是不可能会干的了。
励王拿出贴近军人作风的爽朗性子来,哈哈一笑,伸手架住梅子青的两边胳膊,内力在体内一转,不由分说便将他从地上抬了起来。
梅子青同样不曾听说过,喜欢美人的励王殿下原来还有这么一身好功夫。想到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厉害人物,先前在自己眼中竟然一直都是一个颇为鄙夷的废物形象,梅子青难免有些脸热,又暗地里担心自己以前会不会什么时候酒喝多了说错了话,回头叫励王知道了自己之前对他的误读,心生不悦,那就糟糕了。
梅子青自己不说,励王再厉害也不可能知道他心里头还转动着这些小九九。将他扶起来之后,励王想了一下,还是补充着开口问道:
“不知梅元帅是否还有其他要求,若有不妨直言,力所能及之内,本王无不应允。”
“末将得励王殿下如此信重,有许下此等诺言,已是诚惶诚恐,受宠若惊,怎敢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只要殿下能够看得起这帮兄弟,让他们到了战场上,即便马革裹尸,也可以死得其所,末将就心满意足,再无所求了。”
虽然梅子青说得很是委婉,听起来好像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其他要求一样,但励王听得分明,晓得这家伙挺有几分说话艺术水平的,根本就是提了要求也跟没提一样,让人很容易产生错觉。
至少,励王已经从中听出了三重意思。一是梅子青希望励王在统筹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能够适当地考虑考虑一下东培军的力量,不要光是使用带来的五千兵马做主力,把东培军完全晾在一旁坐冷;二来是希望励王不要将东培军的将士们当成炮灰和垫脚石,让他们做无谓的牺牲。
至于最后一重,那是建立在前面两层意思之上的。梅子青的用意很是隐晦,却又非常明显,他就是希望能够帮助自己手下的弟兄们争取军功的积累,毕竟文官和武官的职位升迁方式不大相同,地方官员只要能够做出一定政绩,自然就能够平稳晋升官位,而对于将士们来说,和平时期无大仗可大,想要积累军功,难度自然就大得多了。
就这还是因为他们守卫边疆,这种边境地带,三不五时总会有些小摩擦,大战没有,小战不停,四境守军积累战功的机会才相对大了一点儿。换做是其他军队,譬如那些常年驻守在国都郊外的太子府兵,以及守卫国都和皇宫的御林军,他们想要积累战功就更难了。
当然了,不管是得到太子的重用还是圣上的重视,对于保家卫国的将士们来说,自然都是一大优势,太子府兵和御林军绝对不会傻乎乎地为了所谓军功就看上边境守军这个苦哈哈的差事的。但对于常年驻守在这里的他们来说,唯有积累军功才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毕竟东培军编制里容不下太多将领,所以升职自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