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狙击南宋>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色五马山 (三)
般火焰pēn_shè、轰鸣如雷、弹如雨下、中者伏尸场景的金兵,纵然是萧不鲁身旁勇悍过人的亲卫,也没法保持淡定,在乱枪之下,狼奔豕突。

萧不鲁的指挥部护卫人员并不多,只有二、三十名亲卫,与萧不鲁一样,多为契丹人。能成为萧不鲁的亲卫,自然也是百战悍卒,但在这突如其来的恐怖打击之下。亦只有逃命的份。

从崖壁上张锐的火枪阵,到金军的指挥部,约三十多丈,换算成步,也就七、八十步左右。正是火枪有效射程的极限。这样远的距离。纵使是经过大量射击训练的教导营精英学员,命中率也高不到哪去,而且打的还是如此快速移动的目标。可以说,如果不是有了标尺的帮助。真正实现了“三点一线”的瞄准,以及狄烈所教授的“拇指测距法”,想要打中百米(八十步)之外的快速移动目标,只能靠运气与天意,与个人技能无关。

标尺缺口、准星、加上目标。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点一线,在标尺出现之前,只有两点一线的瞄准法,命中率可想而知。因此,在后世十九世纪初,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才会写下一段话无比悲观的话,评价当时的滑膛枪:“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180米)外的人。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因为两者命中的机率都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萧不鲁的运气不错,距离他所站位置只有几步远的传令兵被爆了头,而萧不鲁却逃过了一劫。心胆俱丧的萧不鲁。在即将破寨的最后一刻,下了个昏头的命令:撤兵!随即先撒脚丫子。

事实上,萧不鲁的命令也不能完全算错,既然败了。撤退总比溃退好。只不过,有时想法是好的。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金军指挥部遇袭,那砰嘭大作的枪声,在群山的回音之下无限放大,几乎压过了铁壁关寨下的人声鼎沸。正顺风顺水,打得起劲的金兵愕然回首,惊骇地发现,自家本阵已经被端掉了,主将更是落荒而逃,

古往今来的战场上,后路被抄,最伤士气;主阵被端,最丧敌胆;而指挥官落荒而逃,下面的士兵却还在顽强战斗的,更是几乎没听说过……结果,只差一步就能占领内寨墙的金兵,与他们的主将一样,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就像大海的浪潮一样,汹涌而来,仓惶而退。

历来战场上,最大的伤亡总是出现在溃退之际,金兵数百人一齐挤向那宽不过二丈的寨门,拥堵、挤压、跌倒、践踏,自是不可避免。有为抢先出门逃命的,更是向同伴挥动了刀斧,痛下杀手。适才还是并肩杀敌,转眼间便刀刃相向,反目成仇。仅仅是逃出寨门,金兵的伤亡便多达数十人。

如果在这个时候,铁壁关寨的守军能抓住机会,衔尾追击,扩大战果。金兵不留下上百具尸体,便算是侥天之幸了。只可惜,劫后余生的守军,人人脱力坐地,连兵器都拿不稳当,更别说追杀了,白白错过大好机会。此时所有的铁壁关寨守军,包括赵邦杰的脸上,都是一片茫然,完全搞不清这绝地大翻盘是怎么回事……

铁壁关寨守军错失了痛击金兵的大好时机,但张锐的猎兵都却没有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猎兵们后排装弹、中间轮转、前排射击,将泼风般的弹雨,密集地倾泄到金军溃兵的必经之道上。

三十多丈的射程虽然是远了点,命中率也低了点,但三十支火枪,以最能发挥火枪打击效果的侧翼攻击,反复轰击其中一截路段,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封锁这片区域,并将之变为“死亡通道”的。

在弹幕的洗礼之下,所有从猎兵都战士眼皮子底下逃亡的金兵,都被过了一遍筛子,运气好的,被筛出去,运气糟的,则被留下……

不断有金兵跑着跑着,莫名一头栽倒。有些倒下就不再动弹,更多的是捂着断手断脚,或是胸腹的血洞,惨叫悲鸣,在寒风中挣扎致死。

有不甘就戮的金兵,想持弓射击,甚至想冲到旋风砲阵地上,利用那三架尚完好的旋风砲反击。只不过,八十步的距离,又是在崖壁之下,凭五、六斗弓,想对崖顶上的猎兵都战士兵造成伤亡?真是想太多了。旋风砲倒是有一定的威胁力,只是在猎兵都战士们虎视眈眈之下,有哪个金兵能安然无恙跑到旋风砲阵地之上?更别提操砲发射这一系列复杂动作了。

方才还是杀人刀,转瞬便成砧板肉。金兵角色变换之快,莫说他们自个,便是在远处寨墙上观战的义军,也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该惊还是该喜。

终于有清醒过来的义军士兵,好一阵狂奔,跑到望楼上请示赵邦杰:“知寨大人,咱们要不要过去帮一把……”

赵邦杰脸上的震惊之色犹未平复,看着远处那修罗场一样的惨境,摇头苦笑:“就金狗那丧家之犬的模样,还要咱们帮什么?再说,战地凶险,可别被误伤了。”

这时,之前认出旋风砲的那名西军护卫,小心凑近道:“知寨大人,来者会是何人,竟有如此威势……”

赵邦杰斜睨了这护卫一眼,喟然长叹:“看到那黑旗白字了吗?除却那天枢城之天诛军,尚会有何人?只不知他们来了多少人,使用的又是何等样的霹雳手段,竟在转瞬之间,将金狗杀得一败涂地……”

危机解除,大局已定,护卫们也开始有闲情逸致猜测起来:

“应当不少于三百……”

“怎可能?若无五百,且尽为精锐,绝难有此惊人战果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色五马山 (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