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一行钻出秦岭大山,抵达长安的时候,李利从并州也回来了。接到消息,他于城外亲自迎接甘宁等一校
见到甘宁之后,李利就于亭中起身大笑道:“久闻巴郡甘兴霸之大名,今日终得见矣。”
甘宁闻言,心中却是好不尴尬。他的“大名”,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名声。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甘宁自己也全然不在乎。于是便长身一拜道:“些许污名,不值一提,败军之将,仓皇北窜,幸得将军收留,甘宁这里先谢过了。”
李利上前,扶起甘宁,捉住他双臂,笑道:“兴霸何出此言?我在长安,候兴霸久矣,正如久旱逢甘霖。兴霸何必妄自菲薄焉?”
于是携手与甘宁一道进城。甘宁的性格就是人敬我三尺,我敬人一丈。他新败于益州,仓皇出逃无家可归,而李利却丝毫不在意,对他如此热情厚待,使他如沐春风。甘宁心中真的是热血沸腾,感动至极。不管李利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如此看重他甘宁,甘宁都决定,一定要好生报答李利之恩。
开了挂的人就是这样。甘宁不知道他日后的成就之高,但李利知道啊。所以这才在益州布局,艰难的从荆州手里把甘宁给弄了过来。幸好刘表对益州降将也不怎么在意,不然的话,李利哪里有那么容易“劫回”甘宁?
回到长安,李利先是把甘宁带到一处大宅子那里,指着此宅笑道:“长安居,大不易,闻兴霸欲来,便购得此宅,以为兴霸安身之处。兴霸且先进去看看喜不喜欢。”
甘宁心中感激,面上却是不露声色,进去一看,前后三进,占地十余亩,里面生活物用一应俱全,又有美婢僮仆,于内洒扫。这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地方是如此之大,甘宁索性就让剩下的五百余人一起住了进来。他们这些人来惯了,有个栖身的地方就好。
李利笑着看甘宁安顿下属,完了之后李利就道:“兴霸先行歇息,明日我于府中设宴,到时再来请你。”
甘宁这一路跋山涉水的,着实是疲倦极了。也不客气,送了李利出门之后,便着人准备了一桶热水,三下五除二脱了个精光之后,美滋滋的泡了一个澡,然后换上了干净衣裳,爬上榻就去睡了。
翌日,甘宁欣然赴宴,李利府中,此时年轻一辈的俊杰纷至沓来。韦氏兄弟,张氏兄弟,马超、马岱,张绣,杨修,士孙萌,李暹等等。全都被李利给请来了。张辽和徐晃要不是有军务在身,得镇守并州,也会赶过来。
李利虽然身为并州刺史,事实上的一方诸侯,但他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所以这一次,他也就没有邀请上一辈的人物过来。这个代沟问题,古代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了避免甘宁放不开。
从这一点上看,就知道朝廷为什么只任命李利为一州刺史而不是州牧了。刺史秩六百石,州牧二千石。虽然现实上,现在的一州刺史和州牧的职责没有什么不同了。都是地方军政长官,但从俸禄上来,刺史还是要轻于州牧的。这样,大家相对而言,也容易接受一点。李利二十出头当个刺史,也就不那么惊世骇俗了。
邀请这么多人过来,一是庆祝甘宁抵达长安;二是李利觉得,也是时候要多用用心,在长安经营一些关系了,这些官二代们,还是值得李利出手好好拉拢一番的。因为这些人或许成不了什么事,但坏起事来,一坏一个准。
以李利现在的名望,喊这些人来赴宴,那自然是轻松平常得紧。大家到了之后一看,哟,基本都认识,还都是年轻一辈的,这下可就热闹了。
宴会上,李利不断给甘宁引见其他人,每一次都免不了两边都不着痕迹的吹捧几句,正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多几句漂亮话死不了人,但却能收获不少好福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这会举办宴会,以李利的身份,歌舞那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兴致都很高,基本上都是杯到酒干,气氛热烈得很。
眼花耳热之后,终于曲终人散。此时的酒,还醉不倒李利。把其他人都一一送走之后,又留醉得东倒西歪的甘宁在家中休息。
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宴。其他时候,就是让人带着甘宁到长安各地四处去转悠。如此过了旬日,这日宴后,李利就笑着对甘宁道:“兴霸是欲在长安,还是愿随我回并州?”
不待甘宁回答,又道:“在长安,我可为兴霸谋一高禄之闲职,自在逍遥,基本上也无人管束。快活得紧。若随我回并州,战阵之上,不但刀枪无眼,还有那军法无情。兴霸却是要想明白了。”
还用想吗?想要自在逍遥的话,自己带着一班兄弟们在巴郡当游侠四处来多好。那才叫快活自在,无人敢惹。自从在家读书之后,甘宁就不想过以前的生活了。男子汉大丈夫,自然要做一番事业出来,如此才不白在这世间走一遭。现在下纷乱,还有什么事业是比从军建功更快的吗?
这些日子与李利朝夕相处,甘宁也明白眼前这位看似年轻,心中却有着豪情壮志、雄心万丈,这么一个有能力、有抱负、有后台的人,还不赶紧抱大腿,更待何时啊。
于是甘宁便忙拜伏于地,抱拳朗声道:“甘宁愿随将军往并州!”
李利忙伸手扶起甘宁,虽然这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但甘宁的回答还是让他心中一喜。李利便道:“兴霸既然愿随我回并州,那便先委屈兴霸,暂为我亲军统领如何?先随我于州中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