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全球战国>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

1615年3月12日,山西,太原城的东门。

这一天的大清早,昨夜守门的士兵在睡梦中被人推醒。这位军爷还来不及因为自己清梦被扰而发火,眼睛里出现的景象瞬间便让其清醒了过来。

无他,这会儿站在他面前,要他赶紧起来组织人手打开城门的,却是晋王府的亲兵!待得他站上城楼,招呼自己的手下开门时,偷空朝城内看了一眼,哎哟,光看仪仗,全都是在太原,甚至整个山西都响当当的人物。

现任晋王朱求桂、代王朱鼎晙,以及杨家、王家、张家、马家等四大家的家主,齐齐亲至!

至于山西布政使、太原知府啥的,他们的旗号在这些人面前,都不知道排到哪里去了。

两位亲王,以及四大家族,才是山西最有权势的一群人。

晋、代两藩,同为亲王。一个坐镇太原,一个在大同。按照祖制,山西这一块,从宗法上来说,晋王最大。但尴尬的是,现任代王在辈分上比晋王高三辈。所以,两位王爷也只是在出城大道上碰上的时候彼此点点头问候一下,之后就迅速的拉开了距离。

始终站在一起的,乃是杨、王、张、马四大家的后人们。

所谓杨,代表人物是杨博,嘉靖年间,被严世藩誉为天下绝顶聪明三人中的一个。王,家祖是王崇古,隆庆年间的陕甘总督、宣大总督。张,代表人物当然是张四维,在张居正死后带头清算对方的大明首辅。马,家祖是马自强,万历年间入阁,是明朝第一个进入内阁的陕西人。这一家子虽说其祖籍在陕西,不过,马家数十年来与前面三家反复相互通婚,并将家中基业逐渐搬到了山西。到了这会儿,已经没人把他们当外人了。

是的,这四大家族,才是明代所谓的晋党、晋商背后的掌控者。后面的什么八大皇商啥的,这时候和这四家比起来,都是小渣滓。

“杨世兄,你说那位曹行长是怎么就这么强的运道呢?天下银库总管,币制改革设计师,最成功的商人……哎哟,长安日报都快把他吹出花来了。哼,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么?这厮以前就是个卖豆腐的,要不是碰上了太孙,被太孙一路提携。谁t会拿眼皮夹一下他?”

“哎,马世兄,说这些有用吗?总之,这位曹行长现在权势滔天啊。”

“喂喂,两位在聊什么哪?要我说,那曹三喜也不过就是个行商出身,算个什么东西啊?要不是你们三位来拉我,我才懒得这么早起来呢。你们说,那个姓曹的来我们山西要干嘛?怎么,是在外面当了官,要回老家来显摆一下么?”

看着不着调的王之祯。马进、杨彦明以及旁边一直没出声的张正明都有些无语。

世家大族越往后走,其子孙的综合素质必然会不断下降。当然,这下降的速度还是不一样的。至少现在,马、杨、张三家的后人都还算靠谱。

但是,到底是四家数十年来反复相互通婚,其彼此的产业早就是相互纠缠。真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这一辈的最长者马进还是叹了口气“王贤弟慎言,现在的曹行长可不是以前的小商贾了。做生意做到执掌天下银库,便是在我们山西人里,也是了不得啊。”

“是啊,贤弟,最近这一两年,咱们山西,始终都对新版金银铜币的推广使用不得力。主动到西安存入白银,并接受银币置换的,整个大西北,就数咱们山西做得不好。今年朝廷不是通过邸报和长安日报都说了,全国所有省府,全都要开设银行。所以,这位曹行长应该是来咱们山西亲自督办此事吧?”

“哼!我只知道那银元的实际含银量只有纯银锭的九成,但朝廷却非要说一块银元等于一两白银。这不是强行割我们的肉么?还说什么几年后征税、交易都只能用银元而不准银锭流通。真是岂有此理!”

发泄般的吼完这一句后,王之祯道“嘿嘿,诸位世兄,这曹三喜要是真要在咱们山西开银行也好,咱们四家,凑个两千万两白银出来应该是没有问题。他只要敢开银行,咱们就拿这笔钱去兑换银元,我看他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银元,其他的商户、百姓再去兑换银元,他那太原分行怎么运作……咦,三位世兄你们这是什么表情?”

看白痴的表情啊!

在内心深处大吼了一声后,刚刚娶了王之祯妹妹的杨彦明耐住性子道“大舅说笑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啊?这是为何?”

“因为朝廷并没有全国同时开设银行,也没有要求全国同时使用银币。所以,如果我们山西想用挤兑的方式来对付即将开设的太原分行,将会被曹三喜调动全国的银元来和我们打擂台。我们四家的积蓄确实不算少,但和全国一起来,还是不够看的。”

“杨兄说的对,贤弟啊,不知你听说过没有?愚兄在陕西的故交写信来说,这设在西安的铸币厂,其厂内的机器一个月也就响动个四五天,就能弄出大量的银币来。如果我们把银锭都拿去挤兑,非但会遭到曹行长用全国之力对我们反击,我们交出来的银锭,也会迅速的变成银元进入市场流通……这才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啊?那可怎么办?真的要让这姓曹的把银行开到我们山西来?这山西,可是我们的山西!”

“禁声!这话怎么能说?”

“有何不能说的?t的没有我们的商队,大同镇的那些臭丘八统统都要饿死!没有我们的商队,蒙古的


状态提示: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