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逆明传>第六十一章 礼义何所拘

李景隆府上宴会结束后的几日,五人在徐增寿的带领下,走了一遍皇城应天的五军都督府,还上了城墙看了炮楼,老二朱高煦一路在白布上抄录画图,标明驻军和防守的位置。

一旦开战,终点就是皇城应天。

据徐增寿介绍,五军都督府以前叫大都督府,先帝洪武废除丞相制的同时,为了防止军权过度集中,也下令废除了大都督府。

洪武下令把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主要承担京城和各地兵戍防御职能,五军都督各养兵练兵十万至二十万,但为了隔离开统兵权和调兵权,兵部负责调兵有调兵权,有战争发生的时候,由皇帝亲自任命主帅将军,调配五军都督府的兵力,佩印出征。

如今负责统领五个军都督府是:

徐达家两个儿子,老大徐辉祖领中军,老三徐增寿领右军。

李文忠家一个儿子,李景隆统领左军。

耿炳文家两个儿子,老大耿璇领前军,耿献领后军。

“那小舅舅,依您所见,如果一旦开战,最有可能被建文任命当主帅的都有哪些人?”

“既然五军各个都督只负责练兵养兵,并无带兵打仗的权力,那么主将就是核心中的关键了。”林谨说。

“嗯,没错,先帝最信任自家人了,所以把边塞的兵权留了大部分给几个藩王。”

“最擅长带兵打仗的三个开国功臣,蓝玉,傅友德,冯胜,呵呵,也因为各种原因给先帝下令斩杀了。”

“现在老一辈武将留下来的,就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了,其他人基本都是武将第二代,比如我和我大哥,就是徐达家的,李景隆是李文忠家的,耿璇耿献是耿炳文家的,郭镛是郭英家的。”

“所以要是真的开打,南军中央军的主将,应该就从这些人之中挑选,我姐夫面对的主要就是这几个人中的一位。”徐增寿详细说到。

“哈哈哈,小舅舅,最好圣上能指派你上场当大将军,那咱们就可以不战而和了,直接开门迎我们进城。”老二朱高煦向徐增寿挤眉弄眼。

“瞧你这小子说的,哈哈哈,但是以我个人判断,以及猜测朝中上下的意见,肯定还是从第一梯队里面选主将,而且是亲上加亲的铁杆才行。”

“因为燕王他毕竟也姓朱,其他的军队将领未必敢真刀真枪的往死里打往死里拼,都是老朱家的人当皇帝,谁知道最后谁胜出呢?”

“万一打伤了下一任皇帝,自己不就掉脑袋了吗?”徐增寿挠挠头。

“小舅舅,这第一梯队,指的是耿炳文和郭英?”林谨问。

“是呀,我姐夫燕王的师傅是常遇春,傅友德和徐达,要是论战争经验和阅历,能超过盖过燕王的,自然只有两位老将了。”

“这个耿炳文,打过元朝,征讨过云南,还和蓝玉一起北伐过捕鱼儿海,风里来雨里去,几场开国打江山的大战都有他,耿将军擅长防守,人也稳重。”

“郭英呢,早年镇守过辽东,跟随冯胜打败过蒙古,会兵法也是个能人。”

“不过这两位老将,年纪也不小了,耿老将军六十五岁,郭老将军六十四岁,听说两人腿脚也不太好了,患了风湿还是痛风什么的。”萌婚蜜袭:宝贝,抱紧我

这些是她从扬尘描述黄子澄对待建文皇帝的态度中发现的。

谆谆诱导,耐心引导,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建文皇帝,反倒是会让建文完全听从意见。

一个涉世未深,毫无执政经验的毛头小子,从来也没有正儿八经的被当过储君正是培养,却因为钦定当储君的亲爹突然死了,自己临时被推到台前,遇到重大的事情和问题,自然会失了主张,摇摆不定,毕竟还是小孩子,会任性,会耍脾气,会逃避,要哄着来。

从上台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的做法来判断,建文小皇帝缺乏自信,燕王两个月前演的吐血苦肉计,得以成功的换来了撤兵和撤监视,就证明建文心软。

对付这种性格的人,就得动之以情。

所以让小舅舅多说软话,对比大舅子一板一眼的刚正不阿,小皇帝自然会对和蔼体贴的小舅子亲近些。

五人收拾好东西,上了马车,离开了徐增寿府邸,老二朱高枳画了整一张应天军防图就是最大的收获。

先帝洪武的祭祀典礼,是礼部主办的,所有王公贵族全部到场,要求离先帝陵园一里之外就得下马,林谨和林绍级别低,就只能在外面等着。

三个世子跟随一众王亲贵族从东而入,行五拜之礼,然后是礼部宣读祭文,献祭器,供神牌,供奉牲匣祝案,迎神,焚告文。

三个世子跟着众人念祭文,跪拜,平身,复位,周而复始,整整一上午。

太阳当空炙烤,五月的江南已经开始有了夏天的影子。

终于礼毕,祭祀大典结束了。

三个世子跟随王公队伍走出来,见林谨和林绍已经在陵园门口等待,三人加快步伐上前汇合。

“累死我了!”老三朱高燧擦擦额头上的汗,林谨给三人递上水壶。

突然,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迅速窜出来十几个人,向五人冲了过来,霎时间就把五人团团围住。

其他在场的王公贵族见状急忙向两边躲避开来。

蓝绿色飞鱼服,半圆弧度的绣春刀,围上来的人正是锦衣卫。

林绍见状就要拔剑,被林谨一把摁住了手势。

为首一名黒瘦精干的锦衣卫,向朱高枳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礼义何所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